
注册会计师报考科目具体包括:
1、专业阶段(6科):
核心科目:《会计》(基础核心,与审计、税法关联性强)、《审计》(逻辑严密,需案例辅助理解)。
计算类科目:《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多、计算量大)、《税法》(政策更新频繁,需强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记忆类科目:《经济法》(法条密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性知识为主)。
搭配策略:零基础考生首推“会计+税法”,进阶可选“会计+审计+税法”,避免同考《财管》与《审计》(思维差异大)。
2、综合阶段(1科):
试卷一:融合会计、审计、税法,考查鉴证业务能力(如企业年报审计)。
试卷二:整合财管、战略、经济法,侧重管理决策分析(如并购风险评估)。
关键规则: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内有效,综合阶段无时间限制但需专业阶段全科通过后报考。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标准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分阶段评分规则:
1、专业阶段:
单科满分100分,60分及格。
5年滚动制:例如2025年通过《会计》,最晚2030年需通过剩余科目,否则成绩作废。
2、综合阶段:
试卷一、二各50分,合计60分即合格(无单科分数要求)。
永久有效:通过后直接申领全科合格证书。
近年通过率参考(中注协2024年数据):
《会计》15.92%(最低)、《经济法》27.08%(最高),综合阶段68.72%。
三、注册会计师各科目特点和备考策略是什么?
注册会计师各科目特点和备考策略:
《会计》:
特点:教材最厚(774页),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占30%分值。
策略:优先学习,搭配分录训练(如合并抵消分录)。
《审计》:
特点:语言晦涩,审计流程与风险评估占主线。
策略:结合实务案例理解“风险导向审计”。
《财务成本管理》:
特点:计算量占70%,资本预算、期权定价模型是重点。
策略:每日刷10道计算题,熟练Excel公式操作。
《税法》+《经济法》:
特点:法条更新快(如2025年增值税新政),记忆为主。
策略:用思维导图梳理税种/法律框架,重点标注高频考点。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特点:综合性强,SWOT分析、风险管理模型需案例结合。
策略:背诵框架模板,用真题练习案例拆解。
小编建议:2025年考生可参考“3+3”分两年备考方案(第一年:会计+税法+经济法;第二年:审计+财管+战略),利用科目关联性提升效率!
附:2025年关键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4月8日-30日
考试时间:专业阶段(8月23日-24日)、综合阶段(8月24日)
成绩发布:11月下旬(登录中注协官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