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会计师考试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1、专业阶段(6科,5年内通过)
考生需在连续5个考试年度内通过以下6科:
会计(核心基础,含财务报表编制、合并报表等)
审计(实务导向,强调风险识别与流程设计)
财务成本管理(公式密集,侧重计算与模型应用)
税法(政策更新快,聚焦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经济法(法律条文为主,案例分析占比高)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框架思维,需构建战略决策模型)
2、综合阶段(1科,无时间限制)
通过专业阶段后,可报考综合阶段考试。该阶段分两卷考查实务能力,无成绩有效期,但需同年内通过。
关键提醒:
专业阶段单科成绩5年滚动有效,例如2025年通过的《会计》成绩将于2029年失效;
建议优先报考《会计》,其内容与其他科目关联性最强(如审计中的会计分录调整)。
二、注册会计师科目搭配组合有哪些?
【零基础/在职党】稳二冲三,逐步进阶
黄金搭配:
会计×税法:利润核算与纳税申报天然咬合,先筑地基;
经济法×战略:双背诵型科目穿插进行,舒缓大脑。
节奏:每天2–3小时,火力先给《会计》,为后续科目搭桥。
【全职备考党】集中火力,压缩战线
黄金搭配:
会计×审计×税法:三位一体,审计、税法的根基都在会计;
财管×战略×经济法:计算+理论交替,法律模块调节节奏。
节奏:每天4–6小时,白天整块时间啃硬骨头,周末全真模拟。
【非财会专业党】避重就轻,精准选科
理工背景:先攻《会计》《财管》,公式类内容更易上手;
文科背景:锁定《经济法》《战略》,框架+记忆型更友好。
节奏:1–2门计算科搭配背诵科,防止全年纯记背导致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