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3/6)

  (一)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
 

  (二)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三)在新领域和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的领域,采用重要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四)会计政策的变更

  如果被审计单位变更了重要的会计政策,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变更的原因及其适当性,即考虑:

  (1)会计政策变更是否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的变更;

  (2)会计政策变更是否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除此之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关注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得到充分披露。
 

  (五)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以及如何采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例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注册会计师应考虑被审计的上市公司是否已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做好衔接调整工作,并收集执行新会计准则需要的信息资料。

  除上述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相关的事项外,注册会计师还应对被审计单位下列与会计政策运用相关的情况予以关注:

  (1)是否采用激进的会计政策、方法、估计和判断;

  (2)财会人员是否拥有足够的运用会计准则的知识、经验和能力;

  (3)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支持会计政策的运用,如人力资源及培训、信息技术的采用、数据和信息的采集等。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恰当地进行了列报,并披露了重要事项。列报和披露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的格式、结构安排、内容,财务报表项目使用的术语,披露信息的明细程度,项目在财务报表中的分类以及列报信息的来源等。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对特定事项作了适当的列报和披露。
 

  五、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4/6)

  (一)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1.目标、战略与经营风险

  (1)目标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针;

  (2)战略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采用的总体层面的策略和方法;

  (3)经营风险源于对被审计单位实现目标和战略产生不利影响的重大情况、事项、环境和行动,或源于不恰当的目标和战略。

  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与下列方面有关的目标和战略,并考虑相应的经营风险:(熟悉)

  (1)行业发展,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不具备足以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力资源和业务专长等风险;

  (2)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产品责任增加等风险;

  (3)业务扩张,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不准确等风险;

  (4)新颁布的会计法规,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执行法规不当或不完整,或会计处理成本增加等风险;

  (5)监管要求,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法律责任增加等风险;

  (6)本期及未来的融资条件,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由于无法满足融资条件而失去融资机会等风险;

  (7)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其可能导致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难以融合等风险。
 

  (二)经营风险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有助于其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经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但并非所有经营风险都会导致重大错报风险。

  但并非所有的经营风险都与财务报表相关,注册会计师没有责任识别或评估对财务报表没有影响的经营风险。
 

  (三)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1.管理层通常制定识别和应对经营风险的策略;

  2.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六、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5/6)

  (一)了解的主要方面(一般了解)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信息:

  (1)关键业绩指标;

  (2)业绩趋势;

  (3)预测、预算和差异分析;

  (4)管理层和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性报酬政策;

  (5)分部信息与不同层次部门的业绩报告;

  (6)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较;

  (7)外部机构提出的报告。
 

  (二)关注内部财务业绩衡量的结果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被审计单位内部财务业绩衡量可能显示未预期到的结果或趋势、管理层的调查结果和纠正措施,以及相关信息是否显示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
 

  (三)考虑财务业绩衡量指标的可靠性

  如果拟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生成的财务业绩衡量指标,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相关信息是否可靠,以及利用这些信息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标。(例如是否在分析程序中是否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