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注会考试将至,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为帮助大家在考前冲刺阶段理清思路,本人会陆续推出注会各门课程的考前冲刺建议,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篇为《审计》篇。很多同学认为《审计》难,其实是难在语言的晦涩上。复习过程中既需要理解也需要记忆。下面我们来谈谈在冲刺阶段如何复习注会《审计》这门课。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在最后的16天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看教材、听高顿网校课件、做最后六套题。下面从复习方法和考前注意事项两大方面说说在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做的那些事儿。
一、复习方法
审计的思路: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然后将重大错报风险高的项目认定作为审计目标,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当然这之中注册会计师要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了,事务所要进行质量控制,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层、治理层的沟通等等。
全书以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为精华,本文在第(三)部分论述。
(一)审计基本原理
本部分是学好《审计》的基础,其中*9章中认定会涉及到综合题,第四章审计抽样可能会出简答题。
本部分包括*9章审计概述、第二章审计计划、第三章审计证据、第四章审计抽样、第五章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和第六章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基于目标为导向的,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就要做计划,然后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对审计证据进行归总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此过程利用审计抽样和信息技术。其中审计抽样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则是注册会计师必须面对并且要适应的工作环境。其实审计工作底稿也是一种审计证据。由此可以看出审计证据是审计基本原理的核心,这一点其实也很好理解,注册会计师最后要发表审计意见凭借的就是审计证据,当然审计证据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尤为重要。
1、审计概述
认定是主角,审计风险屈居亚军。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二是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财务报表总体审计目标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同时也界定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范围,注册会计师既然是对财务报表审计,那么只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就可以了,其他的不需要管。审计工作前提其实界定了各自的责任,管理层负责编制财务报表,治理层负责监督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财务报表,各司其职,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这也是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一种保护。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又重新回到教材了,本人预计怎么也会在第二节中出一道客观题吧(不出的话欢迎拍砖~O(∩_∩)O~)。第三节认定肯定涉及到综合题,请参考本篇第三部分。第四节的职业怀疑涉及到审计问题解答,今年必成热点。第五节中的审计风险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大家弄清楚重大错报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当然审计风险模型肯定是重中之重,虽然模型简单,但属高频考点,必须予以重视。
2、审计计划
重要性绝对是重中之重。
无论做什么都要做计划,做审计工作更是如此。审计计划是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的,随着审计工作的进展而不断修改的。
(1)初步业务活动。主要掌握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审计业务的原因、如果注册会计师不同意变更审计业务应该如何处理等,以及审计前提条件与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地方区分。可出多选题。*9节要求精准记忆。
(2)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关于总体审计策略应包括哪些内容,大家不妨看看教材P26的图2-1,其中以重要性最爱考,一定要记住了重要性是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确定的,而不是制定具体审计计划时。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目的、审计项目合伙人对项目组成员指导、监督和复核应考虑的因素等应精准掌握。
(3)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的含义的三句话一定要理解到位了,考试时经常考这块的知识。重要性这节需要更多的理解,因为本节的重要性会影响到集团财报审计对重要性的考虑以及审计意见类型。当然有些该背的也要适当的背一背,比如注册会计师使用整体重要性水平的目的、确定重要性的基准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的事项、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和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需要考虑的因素(一定要清楚的区分开,计划的重要性只考虑本期的,实际执行的可考虑前期的)、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的原因等可出客观题。
关于重要性和明显微小错报:错报重不重大看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错报需不需要累积看明显微小错报。
3、审计证据
函证是老大。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①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说的是审计证据的数量问题,也就是审计抽样中的样本量。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但是仅靠审计证据的数量不足以弥补质量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