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A企业通过固本强基,狠抓内控工作,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颁布,充分按照《规范》要求首先确立了内部控制目标,然后通过建立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为突破点,重新构建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向管理求效益,以资金流动作为主线,结合企业实际在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等环节开展内控措施,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使企业由原来粗放型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精细型管理,在原有设备、生产技术等条件下使经济效益实现大幅提升年产值和利税,在当地同行业中均居前列。以下是笔者就A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探讨。
  一、完善制度,提高素质,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措施夯实基础
  (一)建立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制度体系
  内部控制是在制度管理思想的启迪下,由企业自己建立的基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可以说,内部控制必须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要想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必须首先建立涵盖企业各个环节的制度管理体系。
  A企业原来管理较为粗放,管理制度仅涵盖物资领用、收款、付款以及员工出入管理等方面13项,涵盖面较窄;在日常管理中,对制度落实的监督考核并不严格,导致制度未能发挥约束功能。《基本规范》颁布后,企业决定按照要求加强内部控制,首先组织专门力量并外聘专家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实际,建立了基本制度框架;同时,企业利用3个月时间作为制度落实适应期,组织合理性建议活动,由全体员工对各项制度内容不完善和不符合企业实际的条款进行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由专门力量进行修改完善,力求制度体系符合企业管理实际。最终,建立了涵盖企业管理各个环节,由87项制度构成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管理制度汇编》,使企业生产活动各个方面有章可循。随后,企业针对员工纪律意识不高的现象,利用1个月的时间组织开展了由厂级、车间级、班组级构成的三级制度教育模式,就制度体系的内容对员工开展培训,确保企业各项制度内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保证各项制度得以全面落实。
  随着企业制度体系的完善以及全面落实,企业内部管理逐步迈向正规化、全面化,形成了由企业发展战略、制度体系构成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内部控制打下了制度基础。
  (二)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的实施,必须要有一支熟悉内部控制措施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团队。从本企业实际来看,熟悉企业实际情况的都是那些工作时间较长,岁数较大的老员工,而熟悉内部控制理论的又都是一些刚毕业不久,工作经验欠缺的年轻大学生。要想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内部控制团队,企业就必须解决两者的融合问题,即避免老员工固执己见,维护既得利益;又要消除新员工生搬硬套、冒险蛮干的现象。这样,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内控小组的组织领导,确保协调得当,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引进外部资源、加强培训,协调提高内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建立一支内控团队,首要措施就是加强组织领导,由企业重要领导担任内控小组组长;其次,就是选定由老员工和新大学生构成的实干力量;然后,外聘内部控制专家对企业内控小组进行全面的培训,确保内控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文化;同时,企业可加强激励机制,促使内控人员以内部控制基础理论、基本规范为指引,借鉴社会先进经验结合企业实际自我学习、自我积累、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工作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和企业内控水平。
  A企业通过如上措施,建立了一支敢打能拼,执行力、创新力俱优的内部控制队伍,为企业深入实施内部控制措施打下了人员素质基础。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