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A考核标准的推行,在重新考量着央企经营业绩的同时,令可以有效推行EVA实施的 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人才缺位的窘态愈发凸显。
  从2010年起,包含128家央企下属的三级企业共近2万户国企将推行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下称EVA)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央企负责人薪酬、任免直接挂钩。业内普遍认为,国资委此举意在鼓励“国企们”做强主业,而非一心求大。
  事实上,EVA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财务指标,该数值的高低直接考验着央企管理者们的企业战略、风险控制、评估工作、激励员工、绩效考核、财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而CMA人才恰恰能在上述范畴对管理层提供专业建议。
  然而,熟知上述流程的CMA人才,对于绝大多数央企负责人来说,恰恰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前,前中注协秘书长、着名会计学家丁平准表示,目前国内需要至少300万类似CMA这样的管理会计师人才。
  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将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下称EVA)定义为,经核定后的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后的余额。用公式表示即: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占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这意味着EVA将取代传统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利润总额”一起成为出资人对央企负责人进行考核的两个最重要的基本指标。EVA与以往的考核指标相比,更加注重股东投入资本的回报、资金使用效率以及企业未来预期的持续增长。
  对此,被称为“EVA之父”的本内特?斯图尔特进行了更为通俗的阐述,即用100元钱投资一年只赚1元钱,当年的银行利息为2%,实际上等于亏钱。2元,就是投资人的资本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国有企业甚至央企一味铺摊子“求大”、赚快钱等问题叠加成为国资委大力推行EVA的根本动因。此前,多数央企热衷股票、地产、金融衍生品等暴利行业早已不是新闻。
  日前,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发布调查显示,该公司针对去年26家央企进行了EVA模拟测算,六成以上的央企EVA为负值。“去年是近4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该项目负责人梁瑞芳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央企数据来源有限,此次选择样本来自于部分央企的上市公司。考虑到央企均以优质资产上市,因此央企的实际情况比结果更糟。
  “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企业一定有利润。”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此前表示,“推行EVA考核,目标就是要央企做强主业,而不是一味做大;控制风险,避免盲目铺摊子,加快央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分析人士认为,EVA的推行在考验央企决策人能力的同时,也对供职于央企的会计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9时间关注CMA考试时间提醒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CMA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CMA考试辅导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
 
  报考指南: 2014年CMA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CMA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