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CMA持证者最关心的话题之—后续教育。很多朋友可能听说过“后续教育考试”,但其实啊,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CMA后续教育并不存在专门的考试日期,而是要求持证者每年完成30小时的持续专业教育(CPE)。随着2025年的到来,这个要求依然保持不变——每年30小时,其中必须包含至少2小时的职业道德学习。其实这个时间安排从你通过两门CMA考试的次年1月1日就自动开始了,比如你在2024年11月通过考试,那么2025年1月1日就是你的CPE周期起点。
cma后续教育考试时间是哪天
  2025年cma后续教育时间怎么安排?
  后续教育的年度周期是固定的日历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和你具体哪天通过考试没关系。举个例子,如果你在2025年3月取得证书,当年仍然需要完成30小时的学习。不过有个宽限期通过考试当年到次年1月1日之间不需要CPE,这期间积累的学时还能计入第一年。
  很多人担心工作太忙完不成学时。其实政策允许超额学时结转—当年最多能带10小时到下一年(职业道德学时最多带2小时)。比如2025年你修了38小时,2026年只需再修20小时就能达标。这种设计特别适合项目制工作的财务管理者,忙季专心工作,闲季集中学习。
  后续教育学时不够怎么办?
  如果某年没达到30小时要求,证书会进入“无效”状态。不过别担心,在下一个日历年结束前补足缺失学时。比如2025年只完成25小时,2026年就需要修35小时(30+5)。但要注意这个补救期只有一年,拖到第三年就需要重修60小时才能激活证书。
  实际操作中,建议优先完成职业道德学时。这2小时其实很容易达成——IMA官网的免费伦理课程、行业研讨会都算学时。2025年IMA新增了“职业道德案例库”,用真实场景(如数据泄露应对、预算伦理冲突)帮助理解准则,学习过程还能计入学时。
  2025年后续教育内容有哪些?
  持续教育的形式非常灵活:线上课程、行业峰会、企业内训甚至发表专业文章都能折算学时。重点在于内容必须与CMA知识体系相关,2025年新增的“AI在成本分析中的应用”“ESG报告准则”等新课,学完自动记录学时,参加IMA分会举办的“财务转型沙龙”(3小时/场),在《管理会计》期刊发表论文(6小时/篇)。
  2025年IMA升级了学习追踪系统。现在登录官网“My CPE”板块,可以实时看到学时进度,还能一键上传外部培训证书(如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培训)。系统会自动分类统计,再也不用手动整理证明材料了。
  虽然不存在特定的“后续教育考试日”,但每年30小时的持续教育就是CMA持证者的必修课。2025年最大的变化是学习方式更便捷——85%的课程支持移动端学习,连职业道德课程都开发了情景互动模块。建议每季度检查学时进度,利用通勤时间学完微课程,避免年底突击。记住,持续更新知识库,才是保持CMA证书含金量的核心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