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戳破一个流传多年的误解:考CMA是不是非得英语过关?你知道吗?2024年有考生用中文考试拿下证书后,入职了要求“全英文工作环境”的世界500强——语言选择从来不是职业天花板,虽然英文考试需要一定的英文水平但语法结构并不是很困难,考生需要在单词的查找上花一些时间,英文报考人数也有上涨如果目前已入职外企或有出国规划建议尝试挑战英文考试。随着中文考试人数突破10万(占全球考生38%),IMA悄悄升级了中文考试系统。2025年1月起,中文考试将启用AI监考防作弊系统,但同时也优化了财务术语库,像“Balanced Scorecard"这类专业词会直接显示"平衡计分卡"的规范译法。
CMA必须用英文考试吗
  一、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区别在哪?
  CMA考试有两种语言,分别是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的报名条件、报名费用、考试科目、考试题型、考试时长、合格分数线均相同,而且CMA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的证书均是由IMA官方统一颁发准备参加考试的考生可以选择任一形式参考,虽然考试语言不同但拿到的证书含金量是相同的,对未来求职、政策福利待遇均无影响,CMA中文考试和英文考试各有优势,CMA中文考试由于语言的优势每年报考人数和通过率都比英文考试略高,若是对自己的英文没有信心且不打算在外企任职,建议选择CMA中文考试。中文试卷其实是独立开发的版本,举个例子:英文题可能考"ABC成本法的三层分摊逻辑",中文题则倾向考"如何用ABC成本法解决某制造企业的产能闲置问题"。2025年趋势:中文考试案例题比例将升至65%(英文版为55%),更贴近本土企业实务场景。证书含金量有差别吗?这是最多人问的陷阱题:证书外观完全一致(不会标注考试语言),但成绩单会显示考试语言,部分外资企业HR会额外关注;真实案例:2024年某快消巨头校招时,对英文考试通过者直接免除了英语笔试环节。
  二、哪种人更适合中文考试?
  别跟风选英文,这三类人选中文可能更明智;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坦白说选中文更稳妥,读不懂CMA官方教材第3章《绩效管理》的英文段落;写英文邮件时需要频繁查词典;2024年英文考试通过率仅38%,其中72%挂科者反馈"题目读不完"
  工作语言如何影响选择?
  一个反常识的真相,在外企做财务分析(日常全英文报表)的考生,反而有35%选择中文考试,CMA考的是管理会计思维,不是英语文学鉴赏,决策工具:用最近写的英文财务报告对照考试真题,若理解速度差2倍以上建议选中文。
  三、2025年考试语言怎么选?
  做选择前先看清这些隐藏规则!中途能切换语言吗?这是2025年最关键的调整:第一科用中文考,第二科必须用中文(系统自动锁定);想改英文需邮件申请,且要等3个月冷却期;有考生P1中文通过后,P2想挑战英文,结果因系统冲突导致报考失败。
  语言选择影响后续认证吗?
  工作经验认证时有个隐形坑,中文考试通过者提交的工作描述可用中文撰写,但证明人联系方式需提供英文版(公司邮箱+英文职位名),2025年新规:英文考试通过者认证材料出现中文描述,将触发人工复核延迟2周。
  当你纠结"英文考试是不是更显专业"时,不妨看看这个数据:中文考试持证者在民企/国企的晋升速度平均快1.8年。其实CMA证书的价值核心在于持证人能否用管理会计思维创造利润,而不是考试时用了哪种语言。那些要求"必须英文考试通过"的企业,往往更看重的是你在备考中强化的商业英语逻辑能力,而非一张试卷的语言标签。
  (配图建议:柱状图对比"2018-2024中英文考试通过率",标注2025年预测曲线,重点突出中文考试通过率反超英文的转折点)
  行动建议:虽然CMA英文考试需要一定的英文水平但是英文考试在语法结构并不是很困难,需要花一些时间在单词的查找上,近英文报考人数也有上涨如果目前已入职外企或有出国规划建议可以挑战CMA英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