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工作是为个人买卖股票、债券和其它投资服务。有些经纪人只为收入高的客户服务,而有些经纪人则不加以区分地为所有客户服务。尽管这个行业开始做时很难(尤其是你的年龄要比客户小得多),但只要你具有相当水平的交易技能,你的回报是很高的。*4能进入美林这样的公司,接受良好的培训。。。
机构销售。
机构销售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将有关特殊证券的信息传递给机构投资者。你很可能与你公司里的分析专家和销售人员有频繁的接触。销售技巧和掌握产品知识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到你是否有能力说服繁忙的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本科生入行时的年薪约为25000-50000美元,包括奖金(一般担任助理或普通分析员)。有MBA学历者年薪为60000-135000美元。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地区,薪金标准也不相同。一般刚开始时,奖金占薪金的10%到50%,然后慢慢增加到1-3倍。目前,投资银行的趋势是薪金中包括股票期权,至少3年以上不能流动;这样做对公司有利,因为它减缓了人才的流动性。如果你是一名分析员,可能不会遇到这种情况。
受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的影响,以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跨国投资银行纷纷把削减成本的“大刀”挥向了素以高薪着称的银行家,相当部分员工不得不面对“零红包”的严峻现实,投行业的整体收入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以投资银行中级别*6的董事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简称MD)为例,在2002年拿到的“红包”金额介于25万-35万美元之间,较2000年证券市场巅峰时期的150万-175万美元大幅下降80%以上;他们的基本年薪维持在20万美元左右。
地位处于中游的副总裁(Vice President,简称VP)的“红包” 则从2000年的100万美元水平滑落至15万美元;其平均年薪在12万-15万美元之间。至于通常由刚从商学院毕业的MBA担任的高级经理,“红包”能拿到4万美元就算幸运了,其基本年薪为55000 -85000美元。
而对中国内地青年人来说,竞争非常激烈,因为投资银行是在过去2、3年才开始较有规模地招聘毕业生,但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人却越来越多。投行除了会在大学举行校园招聘外,也会与商学院合作举办课程来挑选人才。但中国内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科学生毕业,要脱颖而出不是一件易事。
摩根士丹利副总裁、负责亚洲人力资源调配的韦文翰说,投资银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职者要有好的学业成绩,因为成绩代表一个人学习的能力及潜质。由于中国商科毕业生比比皆是,一个MBA 学位也逐渐变成必需。不过,他说中国的学生有一个通病,就是只着重学习的表现,但是拥有一张满分的成绩表,并不代表一个人能成为出色的银行家,一份均衡的简历才是银行最想看到的。“投资银行是充满竞争的行业,能力、热诚及目标当然重要,但创造力及忍耐也是不可缺少的。”他说。除了学业上有好表现,投资银行也喜欢一些也在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人,例如音乐、艺术或体育。“一个有才华的人,代表他是一个充满热诚的人,这种热诚往往能够在事业上帮助他们。”
不过,希望加入投资银行的人也要有心理准备,这将会是一份竞争及压力均非常大工作。在投资银行工作了7年多,现于ING霸菱香港公司担任地产分析员的李智颖说,她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时,除了要对自己负责的行业及公司有很深入的认识外,也要掌握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为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件,每一个普通的数据都可能对地产业带来重大的影响,而客人就依靠你的判断去做买卖。她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但也是一个很奖罚分明的行业。”
作为业界资深人士,瑞士信贷*9波士顿(香港)董事总经理郭淳浩认为,投资银行是打工者最赚钱的行业。这位年薪过千万元的高级银行家提醒想入行的年轻人要注意三要素。郭淳浩说,毕业生欲投身投资银行业,先决条件是学历够,否则没有机会面试,因此学历是*9关。“Make yourself interesting(令自己有趣),是我挑选应征者的另一考虑要素,应征者需表达出他如何将自己定位,跟别人有所不同。”其次是要“烂做”,切忌怕吃亏,尤其是开头几年需要“死做烂做”,他语重心长地说“越能做的人,就会有越多的事情做,但是付出的肯定会跟薪酬不成正比;打工仔一定要能吃亏,永远让老板觉得你在吃亏才有得做,如果有一天,老板发觉你在占便宜,难有好结果。”第三个要素,就是新人要争取机会跟上司去见客户。即便在香港,上市公司数量庞大,但肯光顾顶尖投资银行的,郭淳浩估计不会多于100家,所以行业内竞争激烈;而客户在利用投行的专长的时候,也会教你怎样做,变相的指点你。“可能英雄见惯也是常人,但对于后生仔来说,若打算日后在商界发展,有机会拜会商场中最厉害的人,这行无疑是最理想的行业;当然,新入行者也要自己多留意,才能学习更多。”郭淳浩又忠告,年轻人*4在30岁以前入行,主要原因是,这行的确很辛苦,工作经常要“通宵达旦”。
活跃于香港资本市场的证券分析师之间的差异很大,就数量而言,市场占有率超过1.3%的大型券商和投资银行大致有20家左右,中型的公司大致有40家,小型机构数量极多,而且很多是以家族形式经营的。基本上,所有这些券商和投资银行大约可以被区分为“四大板块”。1个板块是欧美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第2个板块是日本;第3个板块是来自东南亚的券商和投资银行;第4个板块是香港本地券商和投资银行机构。
在欧美公司,其专业研究人员如高级分析师的收入每年可以达到200万到300万美元的水平,除此之外,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年底还有20个月到40个月的花红可以拿。第二个板块,也就是来自日本的公司,专业人士的收入要比欧美公司低30%到40%,也就是每年有约150万美元的收入。东南亚以及香港本地公司的收入情况不好说,也不确定,这是因为他们的家族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银行并不十分在意培养新人,他们获取人才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新手自己去争取机会,在干中学,边干边学,像游泳一样,新手游得出来也就出来了,游不出来就淹死了;另一个做法很简单,就是挖人。由于现在竞争激烈,同时经济并不理想,新手的工资每月只有3万港元,而且要求标准很高,至少要出身于美国名牌院校。香港本地券商机构给新手能够提供的收入更低,大约每月只有15000港元左右,不过标准也相应低一些,有的仅要求大学毕业即可。
基本而言,在证券机构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可以被划分为策略分析师、分析师和助手三大类别。策略分析师的主要工作是提供观点和项目框架,比如瑞士信贷*9波士顿策略分析师陶冬就表示,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提供观点,所写的任何内容很少超过一页纸。对比中国内地的情况,很多人对观点(View Point)看法有很大的偏差,这是策略分析师最重要的工作,因为观点往往就是出发点,就是确立的原则,观点一旦错了,最后的投资建议恐怕就错得更离谱了。所以,策略分析师的工作属于基础性研究工作。

报考指南:2014年CFA考试备考指南
免费题库:2014年CFA免费题库
考前冲刺:CFA备考秘籍
高清网课:CFA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