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周月秋:经济未续回升态势 汇改触及核心领域

发布时间:2015-10-15 12:58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经济领域来看,2015年7月宏观经济指标未能延续6月的回升态势。工业生产方面,出口产品、投资品和消费品等三大领域都出现下滑,但高新技术行业和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产品保持了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制造业、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投资领域均出现增速下滑,但投资结构稳步优化,基建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较快。消费增长总体稳定,网络消费贡献度提升。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但出口结构有所改善,一般贸易占比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当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微涨,但消费和生产领域通缩压力尚未消除。
 
  周月秋表示,在金融领域,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推高流动性水平,从贷款结构分析,企业贷款需求依然低迷。当月外汇占款创*5单月降幅。2015年8月11日早,央行宣布自即日起,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此次改革是继2014年央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以后的又一改革举措,表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已逐步触及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核心领域。
 
  1、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 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1-7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6.3%,与上半年持平。工业生产在6月达到年内*6后,7月再度收缩,说明我国工业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
 
  导致7月工业增加值下滑的原因:
 
  一是受外需低迷影响,部分出口行业工业品生产增速回落。7月我国出口同比下降8.3%,大幅低于预期和前值,其中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和鞋类等出口降幅扩大,导致这些行业的工业品生产增速有所回落。
 
  二是受投资需求减弱影响,部分投资品生产进一步下滑。7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4.6%,降幅较6月份扩大3.8个百分点;钢材产量由6月同比增长1.3%转为同比下降1.9%;平板玻璃同比下降13.5%,降幅扩大9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速也大幅下滑。
 
  三是部分消费品生产下降。7月份,轿车产量同比下降26.3%,降幅较6月份扩大14.9个百分点;卷烟产量由6月份同比增长1.4%转为同比下降4.3%。此外,去年同期工业同比增速高达9%,也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本月增速。
 
  虽然7月工业增加值总体出现回落,但从行业结构看,仍然有积极的变化。一是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有所加快,7月,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9.6%,增速较6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二是符合消费升级方向的新兴产品快速增长,智能电视、智能手机、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等都实现了较快增长。
 
  2、三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齐降 但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01年以来新低,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总体下滑态势。房地产、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均出现下滑。1-7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4.3%,较上半年下滑0.3个百分点,已连续17个月回调;制造业同比增长9.2%,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8.6%,比上半年低0.6个百分点。
 
  分析前7个月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难发现其中亮点:
 
  一是高技术行业增速高于整体水平。1-7月,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1.7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1.06万亿元,同比增长13.1%,比全部制造业投资增速高3.9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6071亿元,增长22.8%,比全部服务业投资增速高10.7个百分点。
 
  二是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快速增长。随着基础设施领域对民营资本进入条件的不断放宽,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较快,比重不断提高。1-7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中民间投资1.1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比全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高6.5个百分点。民间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
 
  三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1-7月,六大高耗能行业投资3.43万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比1-6月份回落1.2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增速低2.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5.6%,降幅比1-6月扩大4.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2.3%,降幅扩大0.9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8%,增速比1-6月回落1.6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同比增长8.2%,比1-6月回落1.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比1-6月回落1.8个百分点。
 
  1-7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4%,连续3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累计同比增长20.2%,较上半年高1.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计划总投资和预算内投资资金的连续回升为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支撑。7月,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4.1%,比6月上升10.2个百分点。其中,中央本级财政支出同比增长48.6%,创2010年11月以来*6。财政支出的大幅上涨尤其是中央财政支出的增长将对未来几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中央项目投资起到拉动作用。
 
  3、国内消费保持稳定,进出口贸易双双下降,消费和贸易结构优化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较上月微降0.1个百分点;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4%,连续4个月保持基本稳定。7月消费市场增速小幅回落但不乏亮点。
 
  一是农村消费增长继续提速。7月份全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42亿元,同比增长11.9%,较6月加快0.1个百分点,高于当月城镇消费增速1.6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5.4%,较2014年同期高0.9个百分点。
 
  二是消费升级类商品需求趋旺。7月,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29.8%,比2014年同期加快5.6个百分点;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4.2%,比6月和2014年同期分别加快13.2和25.9个百分点。随着商品房销售逐渐回暖和家居家装更新换代需求增加,7月限额以上单位建材销售额同比增长17.9%,比2014年同期加快3个百分点。
 
  三是新兴业态保持快速发展。7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长39.3%,增速比6月加快1.1个百分点。1-7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9.7%,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7.9%。电子商务正在逐步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在我国经济稳增长、产业调结构的关键节点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双双下降,我国进出口总值3472亿美元,同比下降8.2%。其中,出口1951亿美元,同比下降8.3%;进口1521亿美元,同比下降8.1%;贸易顺差430亿美元,同比收窄9.1%。在6月出口转负为正后,7月出口再度深跌,主要是受外需改善乏力、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较为疲软,世界贸易依然较为低迷。同时,受劳动力、环保及汇率成本升高的影响,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今年前7个月,服装、纺织品、鞋类三大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同比分别下降了6.4%、1.7%、1.9%。其次,高汇率影响出口增长。前7个月,我国向货币走强的美国出口同比增长7.3%,向货币大体贬值的欧盟出口同比下降4.3%,向汇率剧烈贬值的日本出口同比下降11%,由此带来了我国外贸进出口数据的波动。
 
  总的来看,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比重有所提升。前7个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23万亿美元,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5.3%,较去年同期上升0.3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出口688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占出口总值的54.4%,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一般贸易出口(累计)在出口总值中的比重一直稳定在54%-56%之间,比往年有明显提升。前7月在一般贸易项下顺差1473亿美元,去年同期仅为48亿美元。加工贸易普遍缺乏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要付出能源、环境消耗等代价。而一般贸易产业链长,从设计、生产到销售,产品增值率较高,并包含知识产权,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份额提升,表明自主产品出口提升,贸易方式正在优化。
 
  二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有所下降。前7个月,我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2412.9亿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纺织品、服装、鞋分别下降1.5%、6.2%和1.8%。
 
  三是民营企业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提升。1-7月,民营企业出口5643.2亿美元,同比增长4.6%,占外贸出口44.7%,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4、消费价格微涨,但消费和生产领域通缩压力尚未消除
 
  7月,CPI同比上涨1.6%,为今年以来*6,当月环比上涨0.3%。受猪周期影响,猪肉价格同比涨幅达16.7%,比6月大幅上升9.7个百分点,对CPI的影响从上个月的0.2个百分点扩大到0.48个百分点。同时鲜菜价格上升明显,同比涨幅10.5%。2013年10月至今年6月,CPI虽然增速为正但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从3.2%下降到1.4%,7月微升至1.6%,但仍低于3.0%的调控目标,居民消费领域的潜在通缩风险仍较大。
 
  PPI同比增速自2012年3月以来连续下降,7月进一步扩大至5.4%,创2009年11月以来最低;PPI月环比自2014年1月以来连续18个月下降,超过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危机时下降的持续时间。虽然在前年中PPI增速跌幅有所收窄,但三季度跌幅再次扩大且持续至今,同比增速屡创五年新低。本轮PPI负增长持续时间之长为20年来之最,这在改革开放以来多轮经济周期中并不多见,生产领域呈明显的通缩态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导航大图
导语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人物档案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责任编辑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周月秋:新兴市场股市汇市企稳
下一篇:下一篇:周月秋:国际金融市场震荡 地缘风险威胁加大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