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行海外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国内的发展速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跨境人民币的业务有非常快速的发展。”11月4日,中行副行长岳毅在《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2014)》(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走到第5年。试点至今,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突破16万亿元,货物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金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6%左右,人民币成为中国对外经贸投资往来的第二大支付结算货币。
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除了目前已经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地区,澳洲、非洲、美洲也逐渐出现新的离岸人民币聚集地。中行预计海外人民币资金存量已经达到2.6万亿元。
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加快,也给银行的海外人民币业务发展带来机遇。岳毅表示,中行海外某些分行人民币业务的贡献度越来越高,有的从百分之几增长到20%~40%,而台北分行跨境人民币业务贡献度占比更高。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银行集团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4万亿元,已超过去年全年业务量,同比增长51%。在中国内地办理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中,有约三分之一是通过中行渠道办理。
岳毅称,中行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很多想法,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中行的竞争优势和盈利增长点。中行将在三大方面布局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是统筹考虑离岸人民币特点,帮助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按照中行的战略,“境外业务境内做,境内业务境外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目前中行全球布局已经成熟。
其次是布局跨境人民币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做好清算行服务,目前人民银行指定的9家清算行中,中行已经获得5家,此前中行刚成为法兰克福和巴黎的清算行;深度参与人民银行主导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积极介入并加大投入;同时,积极布局美洲、大洋洲、中东、非洲市场。
最后深度挖掘金融市场的创新领域,做好产品创新、跨市场产品衍生产品的风控。岳毅表示,随着中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后,会衍生很多跨境业务。加大与第三方交易所的合作,并提供跨市场、跨产品的平台等。
中行此次发布的白皮书是从全球3162个企业有效回复的调查而来,内容显示,境内企业对未来5年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持有更加乐观的预期,认为人民币在对外贸易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将超过40%的企业合计占受访企业的17%,较去年提升了7个百分点;认为人民币结算使用比例将处于20%~30%之间的企业占比为33%,也较去年提升7个百分点。
约有87%的境内企业和69%的境外企业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收付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分别较2013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0个和8个百分点。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会进入一个平稳且比较快发展的时期。持续快速的发展取决于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服务的配套措施。”岳毅称,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与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改革密切相关。此外,资本市场的开放政策也会影响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快慢程度,这部分不放开很难吸引一些间接投资。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岳毅:人民币输出渠道仍显单一
下一篇:下一篇:岳毅:中行海外业务增速远超国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