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回顾央企境外投资审计事件

发布时间:2015-03-26 13:24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一、审计风暴剑指华润昆仑中建投
 
  审计风暴再次指向信托,这一次上榜的是华润信托、昆仑信托和中建投信托(原中投信托)。
 
  审计署近日发布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央企的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其中,上述三家公司旗下的华润信托、昆仑信托、中建投信托存在违规问题。
 
  综合来看,三家信托公司所涉及的问题有所不同,但侧面可以看出,在近年来信托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个别公司的确存在违规经营、规避监管的现象。
 
  更有北京某信托公司人士对《*9财经日报》记者指出:“审计仅仅揭开的是冰山一角,很多公司存在更为严重的问题,没有被审计覆盖的信托公司并不能抱有侥幸心态,而应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开展业务,以信为本。”
 
  华润信托四大违规
 
  审计署公告内容显示,华润集团所属华润信托主要存在四方面违规经营问题,具体是:一是华润信托违规以员工名义设立深圳市众易实业公司(下称“众易实业”),且未将其纳入合并报表。2012年末,该公司资产共2.6亿元。
 
  二是2012年,华润信托两个信托项目募集资金共计15亿元用于流动资金贷款,存在监管不严问题,其中13亿元被借款人挪用于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等。一个信托项目募集资金10亿元违规用于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
 
  三是华润信托对财务顾问费、投资顾问费等未制定相关规范,无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大。2012年,有4个项目未按规定在合同中明确财务顾问费由信托财产承担,最终以自有资金负担财务顾问费511.06万元。
 
  四是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华润信托设立23个信托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交易中涉嫌违规变相开展债券正回购和逆回购业务,涉及资金40.98亿元。
 
  就上述问题,华润信托有关人士回应《*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众易实业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为配合信托公司业务开展而成立的,当时并不存在违规,所有收入目前均并入信托项目报表,“在去年下半年,众易实业已经停业,预计今年年底账面资产能够清理完毕。”
 
  对于信托资金监管和顾问费的问题,该人士称,问题信托项目均是单一信托计划,华润信托是按照作为单一信托委托人的金融机构的指令发放贷款,“当时通道业务都比较普遍,不像现在监管相对严格,单一信托的资金、客户都是银行找好的,因此委托人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包括顾问费的费率也是委托人指定的,我们现在正在规范这一系列问题。”
 
  针对审计公告,华润集团表示,截至2014年5月底,大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毕。
 
  昆仑“刚兑”曝光
 
  审计署公告指出,昆仑信托两大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产、产权、股权管理方面。
 
  2010年至2013年,昆仑信托对其与有关自然人和企业共同设立的合伙企业的财务支出监管不到位,致使合伙企业的执行合伙人虚列咨询费支出2700万元。
 
  2011年和2012年,昆仑信托和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信托计划所投资企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按原值受让了其中由15个自然人认购的信托计划,代为承担了784.83万元投资损失风险。
 
  虽然审计署公告没有具体点名昆仑信托受让的是哪款信托计划,但这意味着,又一起进行“刚性兑付”的案例浮出水面。目前,尚无法得知昆仑信托是否以“自掏腰包”的形式对上述信托计划进行“兜底”,截至发稿,《*9财经日报》记者尚未联系到昆仑信托有关人士对此回应。
 
  昆仑信托(原金港信托)成立于1986年11月,原为中国工商银行下属信托投资公司。2008年,公司成功换发新的金融许可证。2009年6月,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更名为昆仑信托,注册资本增至30亿元人民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昆仑信托的控股股东,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昆仑信托82.18%股份。
 
  《*9财经日报》记者查阅昆仑信托2011年和2012年年报摘要,其中均未对上述信托计划的兑付以及处置方案进行披露,两份年报均指出,公司自有资产保持较好的资产质量,公司在2011年和2012年信托财产运营基本正常,集合类信托资金均按期兑付。
 
  其中,2011年年报显示,不良资产期初为0万元,期末为1328万元,不良率期初为0%,期末为0.27%;2012年年报显示,不良资产期初为1328万元,期末为2430万元,不良资产率期初为0.27%,期末为0.46%。
 
  北京一位信托公司人士对《*9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陕国投两笔动用自有资金进行项目兜底相比,昆仑信托做法不够透明,“但反过来说,陕国投是上市公司,有信息披露义务,目前,大部分非上市信托公司遇到类似案例往往出于声誉考虑,没有对外说明和披露。”
 
  中建投信托违背“四三二”要求
 
  审计署《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指出,中投公司对境内机构管控不到位,一些机构存在违规操作问题。其中,中建投信托2011年以来,为“四证”不全房地产项目发行信托计划融资9.49亿元,其中2012年发生3.49亿元。
 
  早在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中提到,要求各信托公司“自查”房地产信托业务。要严格遵守既有的各项监管规定,开发商必须在办理房地产信托之前拿到《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开工许可证》四证,并且一定要取得开发商二级资质和30%的项目资本金作为后盾,即“四三二”门槛。
 
  此后,2011年5月,银监会对部分信托公司进行了关于房地产信托业务的“窗口指导”,要求严格符合“四三二”规定,当时银监会还要求进行总量控制,稳中有降,并且对房地产信托业务进行“摸底”,下发《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表》,重申“事前审批”制度。2011年9月,银监会对房地产信托再次发力,下发《关于做好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监测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地银监局逐笔监测3个月以内到期信托项目的预期兑付情况,判断兑付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对房地产信托项目兑付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尽管银监会多次强调房地产信托项目风险,但在实际业务开展中,一些信托公司采取变相绕开“四三二”硬门槛的方式。即信托资金购买“特定资产收益权”,融资方在信托计划到期前进行溢价回购,而此类项目一般以股权加上抵质押物作为风控手段,这其中,又存在大量“明股实债”的案例。
 
  中建投信托有关人士对此回应《*9财经日报》记者:“我公司目前正在进行积极调整,相关业务均向当地银监部门进行了报备,当时也是经过银监批准,审计署审计标准和银监标准不太一致,公司将按审计要求进行调整。”
 
  对于房地产信托项目,中建投2013年年报指出,统一公司风险政策,明晰项目和交易对手的选择标准,加强事前对交易对手(项目)的尽职调查。2013年公司制定了《房地产类信托项目筛选指引》,明确了交易对手、用款项目、区域等重要指标的准入标准,大幅提高了投资类房地产项目的准入标准。
 
  中建投信托大股东为持股90.05%的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于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注册资本206.9225亿元,股东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管理。
 
  二、中石油境外投资解答
 
  尽管2014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超过了1.3亿吨油当量, 同比增长约10%, 但去年我国在海外的油气投资反而出现了大幅下滑。作为投资海外油气资产的主力军,“三桶油” 全年新项目收购金额不足30亿美元, 相比2013年下降了90%。
 
  相反, 去年民企海外投资表现得更加活跃, 意向投资额较 2013年增长超一倍, 达到22亿美元。业内分析认为, 央企在去年经历了海外资产发展战略的调整, 今年无论央企还是民企, 都将迎来低油价之后的抄底收购, 其中民企海外投资将尤其活跃。
 
  经历了前几年的并购高峰之后, 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的暴跌并没有让 “三桶油” 立即抄底, 它们在2014年的海外投资更加谨慎。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 《2014 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发展报告》 ) 中数据显示, 去年 “三桶油” 海外项目收购金额不到30亿美元, 相比2013年暴跌了90%。
 
  业内分析认为,“三桶油” 步伐放缓主要是对海外业务发展战略转型的考虑,“三桶油” 从重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海外资产的效益。 在中国石油集团海外油气业务2015年工作会上, 中石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汪东进亦提出要求, 中石油需要看到国际能源地缘政治风险加大、 低油价导致海外业务盈利能力下降等新挑战, 应持续优化海外资源配置和资产布局, 不断提高海外业务抗风险能力。
 
  油价暴跌对其之前收购的海外项目影响,“三桶油” 并没有公布太多数据。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 当前的低油价对于“三桶油” 之前收购的资产只是一个短期的负面影响; 但如果油价仍然在低位保持很长时间, 其收益可能会比预期低很多。
 
  在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看来,“三桶油” 在去年海外投资速度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前几年快速扩张海外业务, 收购的海外资产已经较多,需要一定的消化与整合; 另外, 因为 “三桶油” 的海外投资一般数额较大, 收购需要一定的准备与时机, 面对原油价格暴跌并不一定能立即做出反应。”此外, 尽管去年 “三桶油” 的收购步伐放缓, 但得益于前几年的大幅收购、 扩张,“三桶油” 的海外油气权益产量仍然增幅可观。
 
  2015年海外抄底将增多尽管其他民企总的海外权益产量不足1000万吨, 但在2014年的海外油气并购上表现相当活跃。
 
  早在油价下跌之前, 民企便已经开展收购。 2013年,中国民企在海外油气投资便达到了10亿美元, 而去年这一投资额度达到了22亿美元。
 
  今年以来, 则有正和股份、 风范股份、 金叶珠宝、 亚星化学、 广汇能源、 海默科技等上市公司宣布涉足海外油气业务。 其中, 宝莫股份以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的出资形式购得加拿大锐利能源公司1%的股权;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以4.41亿美元现金收购澳大利亚洛克石油有限公司等。
 
  专家认为, 民企之所以在海外进行油气投资, 主要是因为油气产业在国内相对垄断, 投资机会较少,而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投资前景也不如国外。 也有业内人士对民企的海外投资表示出担忧,“许多主营业务并非能源的民企投资油气是想要多元化发展,但最终收益并不一定会像他们预估的一样好。”记者梳理发现, 在去年民企投资的海外油气项目中, 有6个都选在了北美地区。“民企更加偏好风险较小的项目。 相较于中东、 俄罗斯等地区,北美的商业环境较好, 政治环境也相对安全,总体风险较低。” 专家认为,“油价目前仍然在低位, 无论央企还是民企, 今年会出现更多抄底投资。”
 
  石油输出国组织 (欧佩克)“老大哥” 沙特阿拉伯已对亚洲客户把3月交付的原油期货价格压至10多年以来最低。 无独有偶, 伊拉克和伊朗同样加入对亚洲客户打折的行列。 这意味欧佩克争夺亚洲市场份额的价格战打响。
 
  据报道, 伊拉克巴士拉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将以每桶低于中东地区基准价4.1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亚洲客户, 为2003年8月以来最低。 另一方面,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把官方售价每桶压低2.1美元, 价格为2000年3月以来最低。 此前, 沙特上周把对亚洲客户的价格压低到至少14年以来最低。
 
  欧佩克在亚洲面临拉美、 非洲和俄罗斯对手的激烈竞争。
 
  供职美国能源安全分析公司的萨拉·埃默森说:“这是某些产油国为保护市场份额采取的措施。 这种措施非常直接, 确保份额就要降价。”另据了解, 欧佩克9日下调非欧佩克产油国2015年原油产量增长预期, 同时预计市场对欧佩克原油需求将提升。
 
  自去年6月份以来, 国际油价跌幅已超过50%。不少经济学家和分析机构都认为, 油价下跌将利好全球经济。但也有部分美国分析人士警告, 低油价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想法可能过于乐观, 其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恐将高于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不久前下调了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IMF西半球事务主管亚历杭德罗 · 沃纳日前在纽约举行的区域经济展望会上说, 石油价格下跌, 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积极影响, 但这远不足以抵消需求端消费下降带来的负面影响。
 
  按理说, 由于全球范围内石油进口国明显多于石油出口国,因此油价下跌对全球经济应该是利好。不过, 事实或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 低油价很可能加剧全球通货紧缩风险。野村证券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刘易斯 · 亚历山大在美国外交协会主办的全球经济展望讨论会上表示, 目前包括欧洲、 日本在内的很多经济体正面临较为严峻的通缩风险, 低油价可能加剧通缩, 给这些经济体带来更大风险。
 
  其次, 低油价对消费的刺激作用可能被夸大。消费者因油价下跌而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会有多少投入到别的消费领域有待观察。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 低油价很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哈里斯说, 石油市场的再平衡至少还需要数月。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莫里斯 · 格林伯格地缘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迈克尔 · 莱维也表示,如果欧佩克认为减产难以推高油价, 那么他们不太可能冒着丢失市场份额的风险推出减产措施。

 
导航大图
导语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人物档案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责任编辑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审计风暴两年后一汽反腐窝案收网
下一篇:下一篇:中化集团海外投资遇险成本飞涨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