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方舟子为什么不能错

发布时间:2014-12-12 11:42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科普作家方舟子与主持人崔永元因转基因问题打官司尚未尘埃落定,方舟子诉法治周末报社一案,1月23日朝阳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认定《法治周末》与法制网(转载相关报道)不构成侵权,同时指出报道方法失当。也就是说,法院对方舟子的诉求不予支持。
 
  2011年3月,《法治周末》以《方舟子涉嫌抄袭总调查》对方舟子进行大篇幅报道,当时引起了舆论热议。且不说这组报道真实性如何,但报道通篇谈的是方舟子,却没有采访当事人,这种做法确实有问题。法院指出报道方法失当,值得认可。围绕《法治周末》这组报道,事实上还有两场官司尚未宣判。这就是《法治周末》前执行总编辑郭国松诉方舟子名誉侵权案,以及方舟子反诉郭国松名誉侵权案,这两起诉讼于1月22日在广州市天河区法院公开审理,由于双方争议较大,当庭未能调解成功,将择日宣判。如此看来,暂时不能说方舟子输了官司。
 
  这些年来,方舟子可谓官司缠身,要么他起诉人家,要么人家起诉他。如果票选网络上*2争议人物,方舟子或可高票当选。长期身处学术打假和话题争议*9线的方舟子,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他的学术打假往往能够一击而命中靶心,令造假者无处可藏;另一方面,他的打假方式和行事风格却极易引起争议,让许多人反感。“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这使得方舟子经常身陷于舆论漩涡,难以自拔。
 
  但凡这样的人,优点固然不少,缺点同样十分明显。以方舟子的偶像鲁迅作为参照,大致就能看到这个人的得与失。例如,鲁迅一辈子论敌无数,宣称“一个都不宽恕”,方舟子大抵也是如此。以这样的穷追不舍精神对待学术打假,自然有办法把人翻个底朝天。问题是,他能否以同样的态度对待自己?倘若做不到,他最终还是得不到人们的真正尊重。例如,《法治周末》的“总调查”,其实是多年来人们质疑与批评方舟子的问题总汇,且不说个中真相如何,方舟子能否以同样的认死理精神,认真作出回应?遗憾的是,方舟子对待来自各方面对他的质疑与批评,不免给人“双重标准”之观感。这是方舟子的一大硬伤。
 
  方舟子的行事风格,也给人“永远不会犯错”的感觉。哪怕是人家指出他的文章未注明出处,他总是毫不客气地一概否认,死不认错。难道“方教主”真的永远不会错,或者永远不能认错?没有人一贯正确,这是常识。可怕的地方在于,一个人错了还硬撑着,那就真的错了。学术打假造就了方舟子,把他送上了充满光环的神坛。当他走上神坛,却丧失了自我反思的精神,这个神坛恐怕也就成了祭坛。方舟子目前的状态,恐怕就是如此。
 
  个人对方舟子,肯定多于否定。像方舟子这样的学术打假人士,国内实在是太少了。因此,对方舟子一些显而易见的人格缺点,不妨抱以宽容态度。话说回来,正如法院判决所称,身为公众人物的方舟子,应比普通人在承受社会舆论方面更具容忍度。较真不等于较劲,穷追不舍更不等于睚眦必报。拿镜子照人的同时,也该有勇气拿镜子照自己。见不得他人犯错的方舟子,如果承认自己有时也会犯错,不仅人格更加饱满,也更加能够得到人们的理解。

 
导航大图
导语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人物档案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责任编辑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舟子名誉纠纷案质疑崔永元教授身份
下一篇:下一篇:方舟子对战周立波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