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是IMF的创始国之一,新中国诞生后我国的席位长期被台湾当局所占据,其后才逐渐确认中国政府代表身份。
1950年,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致电IMF,严正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10合法政府,要求恢复中国在IMF的合法席位。然而,由于国际政治环境的制约,中国在IMF的代表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序列下各专门机构的席位创造了条件。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为我国加入国际金融组织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
1979年1月,中、美建交,加入国际金融组织的外部条件最终趋于成熟。
1980年3月,IMF派团来华与我方谈判;4月17日,IMF的执行董事会通过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的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IMF的合法席位;9月,IMF通过决议,将中国份额从5.5亿特别提款权增加到12亿特别提款权;11月,中国份额又随同IMF的普遍增资而进一步增加到18亿特别提款权。
2001年2月5日,中国份额增至63.692亿特别提款权,占总份额的2.98%,升至第8位,投票权也增加至2.95%,中国也由此获得了在IMF单独选区的地位,从而有权选举自己的执行董事。
2008年IMF改革之后,中国份额增至80.901亿特别提款权,所占份额仅次于美、日、德、英、法五大股东国,投票权上升到3.65%。
2010年1月1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启动。这不仅意味着自贸区内约七千种商品实现“零关税”,更标志着中国和东盟将以此为起点,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相互投资三大领域全方位互动推进。
2010年1月10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2009年中国进出口额仍比肩增长,成为全球*9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1年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表示中国将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与贸易伙伴共享繁荣,实现共赢。
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调查显示,美国经济规模是17.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则是17.6万亿美元,中国将成为世界的*5经济体。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IMF称中国将超美成为世界*9大经济体
下一篇:下一篇:2014年IMF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5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