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我自愿放弃这次晋升机会。”在区政府部门[*{a}*]干部竞争性选拔中,三位通过层层考试、进入最后考察的干部做出惊人选择。事后,他们不约而同道出原因:舍不得!
说到南京化工园,想到的就是烟囱林立、空气刺鼻,人来了就想走。然而,就是在这里,却有一群国税人像白杨树一样坚守着一方土地。
扎“根”热土紧相握
“我在这里工作了一辈子。”税源管理二科科长朱家仁是最早跨入化工园国税大门的“元老”之一,见证了这里的发展:管户从1200多户攀升到16000多户,组织收入从不足2亿元增长到近80亿。但“72” 这个干部人数却保持了20多年。
管户激增、收入猛涨、干部人数却不变,在化工园国税,人少事多是不可回避的矛盾。面对矛盾,化工园国税人的选择不是逃避,而是改变:更新工作理念、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就连一张薄薄的纸片里也有“学问”:1月份,征收管理科的葛静收到一张《内部工作联系单》,透过这张联系单,税源管理三科的同事许金槽告诉她:在最近一次专项协查中,一户企业可能存在税收风险,建议将其纳入评估行列。收到线索,征管部门立即行动,组织案头分析、开展风险应对,最终取得成果近80万元。
实际上,看似简单的《工作联系单》背后,有一整套协作机制的支撑。以“两办法一清单”为龙头的全省税收管理改革推行后,部分职责界定、流程运转在基层出现了“水土不服”,如何确保政策“有效落地”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召开了7次全员参与的税源联动会,用7个‘特殊业务事项通知单’明确了在政策、流程和分工等问题上的矛盾。现在,各项工作基本都理顺了。”征收管理科科长曹雷说。
理顺关节,效率才能提高,改革的活力和能量才真正得到释放。新一轮改革的磨合期,化工园国税人用“团结”、“协作”、 “相互补位”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的选择是工作任务一起完成,遇到困难一起扛,成功的喜悦共同分享,就像并肩耸立的白杨树:深深地扎根,紧紧地相握。
力争上游无旁“枝”
“管道能作为固定资产抵扣么?”“埋在地下的不能抵扣,架在空中的可以。”“不对!要根据它的实际用途来判断。”……
夜幕初降,班车疾驰在长江大桥上,车外,化工园里的扬子石化、南钢、南化等工厂华灯初上,车内,“交通车论坛”正火热开谈。
化工园国税管辖的大企业多,诸如“政策性搬迁”、“资源综合利用”、“消费税管理”等在其他地域较少碰到的税收业务问题,在这里却屡见不鲜,这对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
化工园国税人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每天上下班交通车上本该白白浪费的两小时,在这里成了“黄金两小时”。“大家一起讨论碰到的业务难题,有时聊high了到点都不想下车。”每天*9个下车的王文龙有些“苦恼”地说。交流、碰撞、分享……“交通车论坛”是化工园国税人“坐而论税”的平台,业务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政策法规科的王徽工作不满三年,已日渐成长为货劳税业务“小专家”。去年,她在师傅指导下撰写了《“营改增”货运行业管理指南》,用半年时间开展调研,分析了试点行业管理现状、涉税政策及账务处理等方面问题。最终,该指南作为*9篇文章被收录在全市《营改增试点行业管理指南汇编》中,反映物流业税负问题的事例被《中国税务报》登载。“我像海绵一样学习新知识,每天都很有动力。”王徽说。
就像白杨树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丫枝一律向上,化工园国税的团队力争上游:总局国际税收人才库占了1位,获得“三师”资质的有14人,“省局稽查领军人才”、“青年创新能手”、“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这样的人才多不胜举,占总人数的近40%。
“叶”茂荫浓润地方
“都怪我不懂税收政策,多缴了将近100万的税。”南京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王会计既高兴又懊恼地说。事情还得从头说起:2013年初,公司新开拓污泥处置劳务,因为不懂税收政策,王会计“想当然”缴了营业税。年底,读到化工园国税发来的政策解读短信,他猛的意识到自己可能“缴错了税”。上门咨询验证了他的想法,但更让他兴奋的是,政策法规科的陈红科长告诉他,污泥处理这项业务享受国家增值税免税优惠。在陈红的辅导下,王会计很快办理了优惠资格认定手续。
其实在化工园国税,占总户数0.5%的大企业贡献了近90%的收入,国税部门在征管、服务上不仅牵大户的“牛鼻子”,对小户也同样无微不至,先后推出登记前预审、政策解读QQ群、办税厅流动窗口等创新服务举措。今年7月税收职责清单推行以来,又将大量税收管理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实现“前台受理、内部流转、大厅出件”的“流水线作业”。“现在,新办企业半小时内就可取得税务登记证,打进特服电话可及时得到解答,普通发票可以当场领购,并在事后核查。”纳税服务科科长王业斌说。
“胡省华的税源分析报告有质量保证。”这是地方政府[*{a}*]常说的话。“质量”背后,是收入核算科科长胡省华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作为区局公认的“税源清”,他坚持用数据说话,提供的经济税源分析报告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经济规划的重要借鉴。伴随着地方经济发展,化工园国税像白杨树一样抽枝吐叶、挺拔向上,也为地方送上荫凉:2013年累计落实各类优惠5.7亿元。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却有好的人文环境,吸引力源自向心力。”60后罗莉萍说。
“学业务到这里、练本领到这里,吸引力源自的成长力。”接近80后的70后陆飞说。
“要汲取,也要反哺,共建美丽园区。吸引力源自发展力。”90后闫晗说。
……
“就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白杨树,我们的干部实在干事、质朴为人。”化工园国税局局长翟国庆说。任岁月流逝,“老白杨”坚守、“小白杨”扎根,他们代代传承、生生不息,用行动让人们懂得了——大美若朴。
来源: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国家税务局 |
导航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大标题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南京国税网:400万政策红利促小微企业发展
下一篇:下一篇:南京国税网:走入大学院校 传递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