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吴晓灵今日在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所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人民银行目前还在公布存款、贷款的基准利率,尚存在一个名义的存贷款利差。二是人民银行对存款利率浮动的幅度尚有限制。三是人民银行尚未确定政策目标利率。四是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
吴晓灵在会上指出,在整个的金融市场当中,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是金融资产的价格、是贷款利率。影响贷款利率有三点,一个是贷款定价基准,而影响贷款定价基准的有两个方面,政策目标利率,即央行在吞吐基础货币的时候看的利率,二是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二个是市场违约率与资产的损失率。三是金融机构的治理能力,包括他对成本的控制、对风险的控制和利润目标的确定。
“贷款利率是影响资金配置最主要的利率,也是资金的重要价格”吴晓玲在会上说,“为了要使利率市场化能够发挥优化资金配置这样的作用,进一步应该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市场的利率化。”
吴晓玲称,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市场利率化,一是要健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银行基准利率的形成。二是培育好上海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三是要发展银行同业存单,通过同业存单公布的利率和买卖的利率,来形成在市场自律基础上所形成的利率。四是要完善国债期限结构,发展国债期货市场,完善无风险收益率形成机制。五是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商业银行的改革,强化市场主体行为约束。
吴晓玲在会上解释到,银行基准利率有几种,一是贷款的基准利率。贷款的基准利率在国外就是商业银行给*3质客户的优惠贷款利率,国外叫优惠利率,我们把它叫做贷款的基准利率。另外一种是人民银行在要求各家组织了一些报价行把*3质客户的优惠贷款利率报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加权平均之后会形成一个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培育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主要是为了规避掉现在金融危机反映的弊病,使得贷款利率不是被操纵的,而是实际资金拆借的结果。
吴晓玲又指出,在完善的市场主体通过自律所形成的一些利率之后,就要完善公开市场的操作,通过回购市场、公开市场的业务操作来培育政策目标利率。
吴晓玲在会上称,当前我国在构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方面有两个制约,一是国债的期限并不完整,从短期的到长期的期限结构还并不够完善。二是在资金市场、金融市场上活动的主体(银行),并没有参与到国债期货的买卖当中去,这样就使得国债期货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需要让银行参与国债期货的交易,才能够使得国债收益率的定价更加市场化。另外我们应该进一步推进利率衍生品的开发,使得通过衍生品的开发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
|
导航大图 | |
导语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人物档案 | |
标题二图片(仅选择k属性有用) | |
人物档案小图(仅k属性有用) | |
责任编辑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吴晓灵:从间接金融转向直接金融
下一篇:下一篇:吴晓灵:余额宝是一种金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