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近期,新一轮金融机构人事替换备受市场关注。《*9财经日报》获悉,工行副行长易会满将接任杨凯生,出任行长一职。
今年64岁杨凯生已到退休年龄,工行行长更替已属于意料之中。5月7日工行内部还曾召开过会议,商讨人事问题。对于此消息,本报向工行求证时,工行称“目前没有接到相关消息,现在杨行长还是我们的行长。”
2005年10月,正值工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杨凯生回归执掌工行,带领工行完成了2006年的上市。彼时,整个银行业的股改和上市都饱受争议,不过经过不到10年的时间,工行已经从连续5年成为全球市值*5的银行,同时也是全球最盈利的银行。2013年一季度,工行总资产上升到了18.36万亿元,2005年末这一数据仅为6万亿元。
2013年,被杨凯生称为是工行股改以来第三个三年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这一年工行或迎来新的掌舵者。工行国际化脚步加快,国内则面临金融改革深化对银行的各种冲击,如何执掌这家全球市值*5的银行航母持续、快速行驶,易会满作为杨凯生接棒人,被市场赋予了更多的期待。
“学者型行长”将退任
“睿智、稳重”是业界对杨凯生的评价。以学者风范着称他不喜被称为银行家,业界更愿意称他为“学者型行长”。
1949年出生的杨凯生,今年已经64岁接近退休年龄。今年是杨凯生执掌工行的第8个年头,今年一季度工行再上一个台阶,总资产规模上升到18.36万亿元,实现净利润688.13亿元,稳坐全球市值*5银行的位置。
1985年进入工行,除了1999年到2005年出任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华融资产)总裁这6年间,杨凯生均在工行任职,历任工行监察室副主任、规划信息部主任、深圳市分行行长、工行副行长、行长。
2005年工行40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处置,让工行卸下股改包袱轻装上路,而这些不良贷款的处置正是当时任华融资产总裁的杨凯生,工行“幕后英雄”的称谓也由此而来。
“处置不良资产就像卖冰棍。冰棍在手里时间长了,就融化了,不良资产也是如此。如果不能赶快处置,时间长了,就只剩下一根儿木棒了。”华融资产任职期间,杨凯生对于不良资产处置提出的“冰棍理论”,表示要尽可能加快处置的速度,提高不良贷款的回收率。这一理论受到一大批经济学家的推崇,也成为国企改革中一个重要的理论。
到工行担任行长之后,工行的资产质量也有较大幅度的改善。擅长处置不良资产的杨凯生对如何稳健银行风险也有资深的经验,工行在上市之前有5%左右不良率,到今年一季度该行不良已经下降到1%以下,为0.87%。
对资产流动性非常看重的杨凯生,也是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积极呼吁者,多次在两会提案中呼吁资产证券化的放开。工行是最在在行业内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者,新一轮资产证券化重启之后,工行在今年亦发行了3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
“资产证券化能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解决银行资本充足率稳定问题,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产品和投资工具,并分散股票市场的压力。”杨凯生表示。
在杨凯生的职业生涯中,他最为深刻的是对银行业的发展做出的判断,并带领工行转型。工行的转型,始于技术平台的创新,不过在新的环境之下,整个银行业面对的压力不仅来自自身不良压力,更多的来自于金融改革深化带来的市场环境转变。
“从过去的资产持有大行转变为资产管理大行”、工行要走一条“总资产规模不无限扩大、盈利能力却可以保持稳定增长的节约型之路”,杨凯生为工行开出了转型良方。实际上,工行2012年总资产、总负债的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工行国际化推手
杨凯生执掌工行期间,推动工行国际化的加速无疑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年前,工行在新加坡开设*9家海外机构,拉开了国际化的大幕。2006年上市之后,工行在杨凯生的[*{c}*]之下,才开始迈出大胆的国际化步伐。
之所以用“大胆”来形容,是因为工行的国际化秉承“两条腿走路”战略,与其他大行的国际化路径有所差别的是,除了设立分支机构外,工行还善于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海外并购,同时并重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工行的海外并购的步伐并未受阻,相反还有所加速。
2006年12月,约2200万美元收购印尼Halim银行。2008年2月,约54.6亿美元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2009年9月,35.5亿泰铢收购泰国ACL银行。2009年6月,约8025万加元收购加拿大东亚银行70%股权。2012年5月,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股权。去年底,工行再完成了对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权的收购,今年4月初,阿根廷标准银行正式更名为“中国工商银行阿根廷分行”。
“从国际化发展模式来看,世界上的金融机构在实施国际化的过程中都有他们不同的道路,世界上并没有什么a1的银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他们自身的发展模式。”杨凯生称。
“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对象、合适的价格”工行通过海外并购探索国际化发展模式时遵循的规则,与其他的海外并购法则并无特别之处,工商银行进行十余起海外的并购,都是成功的,这似乎意味着工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截至2012年末,工行国际化业务已经跨越六大洲,境外网络扩展至39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机构达到383家,仅半年的时间,工行境外机构就增加了131家。
同期,工行境外境外机构(含境外分行、境外子公司及对标准银行投资)总资产达到1627.22亿美元,增长30.5%,占集团总资产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至5.8%。税前利润为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增幅超过境内机构。
“我认为国际化的银行在全球的资产配制有一个比例,究竟这个比例多大合适,也很难有一个定量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5%我认为是偏低的。所以我们认为工商银行的国际化的步伐仍然需要加快。”杨凯生曾公开表示。
|
导航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大标题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杨凯生言互联网、大数据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下一篇:下一篇:杨凯生的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