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杨凯生谈余额宝引银行存款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4-11-28 13:48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毫无疑问,在金融市场的各种论坛上,余额宝引发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总是绕不开的话题。原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近日参加“2014绿公司年会”时表示,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95%又存回了银行,转了一圈,钱又存回银行,造成存款在不同银行间的结构调整。
 
  事实上,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通过吸收居民的闲散资金,然后以投资协议存款的形式回到银行,从一季报数据来看,截至3月末余额宝投资银行存款比例高达92%。但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从活期0.3%上升至5%以上。
 
  在杨凯生看来,余额宝引发了银行存款的结构调整,由于余额宝许诺的利息收益比在银行活期存款要高,因此,有些银行资金比较富余,认为没必要以这么高的成本吸收闲余存款,有的银行资金相对紧缺,愿意或者不得不用较高成本吸收余额宝存款,因此这就会造成存款在不同银行之间的一种结构调整。也就是说,原本企业、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变成了银行的协议存款,推高了银行的付息成本。
 
  商业银行受制于75%的存贷比考核,为了放贷拉存款是首要任务,其中中小银行的揽存压力更大,这也使得股份制银行及城商行不得不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吸收资金,由于余额宝规模庞大,这样的存款搬家显然会改写原有的存款分布格局。此前曾有消息称某国有大行不与余额宝开展协议存款业务,这也是因为该行财大气粗,仅靠居民和企业存款就能完成考核任务。但随着余额宝规模的持续扩大,国有大行也不得不正视这一变化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不过,杨凯生并不认为余额宝会对银行体系产生冲击,“余额宝规模5000亿也好,8000亿也好,10000亿也好,但银行业资产150万亿,因此余额宝对银行业不构成颠覆性冲击”。
 
 

 
导航大图
责任编辑
导语
大标题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杨凯生谈互联网金融致银行存款此消彼长
下一篇:下一篇:杨凯生谈两年内完成利率市场化存在挑战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