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

      登录/注册

登录

合作账户登录:      

资料修改成功
失败提示失败提示

专家谈取消农业税:"皇粮国税"终结2600年历史

发布时间:2014-10-20 19:29    来源:高顿网校 我要发言   [字号: ]

正文
  5年改革目标3年实现
  问:我国实施农业税费改革主要的难点有哪些?改革过程中又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
 
  宋洪远:农业税费改革的核心实际是两头改,一头改“三乱”,一头改乡镇机构。要实现全面取消农业税,首先就要去除农村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问题,这是摆在农业税费改革前面的*9个障碍,农民把这种不合法的干部下乡收费现象比喻为“狗跑熟了,人跑生了”。正是由于农民愿望强烈,取消农业税费的改革在农村推进颇为顺利,原本计划5年完全取消农业税费的目标,在短短3年内就得以实施完毕。改革本身并不只是免征农业税那么简单,更是一个有许多配套措施的系统工程,由此带来乡镇机构改革、农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真正做到村财乡管、乡财县管、县财省管的局面。
 
  党国英:实行农业税费改革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国县乡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老账归还希望渺茫,新的赤字还在发生。一些地区乡级干部的工资常常难以保障,影响到乡村政治稳定。但我们更应看到,如果允许农业税这个税种存在下去,所引起的问题将会更大。
 
  程国强:尽管农业税费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农业税曾经是国家财政支持工业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我国工业化起步阶段,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配置资源,直接或间接地从农业部门抽取资源,为我国的工业化提供积累。可见,这一改革具有联动效应,需要统筹谋划。据有关专家测算,从1952年—1990年间,我国农业部门为工业化建设提供净资金贡献达9530亿元。
 
  为全国农民减负超过千亿
  问:从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到现在已经有6年时间了,改革的效果如何?对现实及未来的意义何在?
  宋洪远:农村税费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农村土地改革、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的又一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关系,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与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减负1045亿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通过配套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农民负担反弹的隐患。此外,农村改革从调整生产关系到改革上层建筑,干群关系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党国英:停止征收农业税至少有两重意义。*9,政府要向农业和农民在一些领域提供无偿的公共服务。税收是国家公器,特别是现代国家的公器。对低收入人群实行免税,甚至实行负税,体现税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职能。第二,停止征收农业税还意味着停止国家与农民之间的掠夺式交易。围绕农业税而发生的各种搭车收费,具有掠夺的性质,因为相关收费机构并没有向农业和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导航背景大图
责任编辑
导语
简介
标题一
标题二
标题三
标题四
标题五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农业税的历史发展及其演变
下一篇:下一篇: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改革新壮举

公司简介|联系我们|诚聘英才|合作专区|建议与投诉|资质证明
Copyright (C) 高顿网校 2006—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4038153号-1

金牌名师 高通过率 全景课堂 高清实录 课程保障 先听后买 学习工具 无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