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一、见证历史
“赞成162票;反对0票;弃权1票。”
“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宣布。
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终于走进了历史博物馆。
二、往事不再
公粮,作为一个过时的词汇已经写进历史了,然而,从乡下走出的人,忆往昔,谁又能轻松地淡忘那段历史呢?粮站,晒台,粮仓。筛子,风车,粮包。这是大集体时代的夏天人们说得最多的词汇。记得在大人们每年送秋征(交公粮)时,我和哥哥姐姐这些贪玩的小孩总闹着跟在他们后边,也好上街逛逛,父母拗不过我们,也就妥协了,于是我们跟在大人们后边,看着他们,男的去扛粮包,女的去筛粮装粮。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随父母拉的运粮车到镇粮管所交公粮,没到粮管所就远远地看到各个方向的车流、人流摩肩接踵,涌向那里。夏天的天气非常炎热,但大家还是忍耐着暴晒和饥渴在无怨无悔地排队等候。好不容易挤到了粮库门口,看着工作人员的验级、过磅,过完磅就要倒粮了,这个任务更带有艰巨性和挑战性。在粮库门口通向粮堆上的是一条长长的木板,倒粮时,爸爸扛着百十斤重的布袋,腿打着颤沿着木板战战兢兢地向上爬。不一会就汗流浃背,脸涨得通红。因为木板很滑,脚跟必须在木板上站稳,否则就有人仰袋翻的危险,于是爸爸索性脱了鞋子,以免滑倒。爬到粮垛顶部时,还不算完,这时还要把捆绑布袋的绳松开,用右手死死攥住布袋口,右手松开,左手从后面使劲推向布袋底部,推的时候还要攥住布袋底部的一角,用力朝前哗地一倒,直到肩膀上的粮食倒完了,一包又一包,最后,爸爸凭着空袋子取过了磅单,交公粮这件大事才算完成了。
如今,农业税取消了,我们再也不用一大早的赶去粮所了,再也不用忍耐着暴晒和饥渴在粮所门口排队等候了,父母亲及广大乡亲再也不为交公粮而犯愁了。
三、农忙不再忙
每年的金秋时节,又是农忙的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都是要帮忙的。家里的田地虽然很多,但家里人手多,爸爸妈妈也就没有请收割机,还是按传统的方式自己收割了。在我的记忆中,七月份的农忙是最忙的,也是最辛苦的,那个时间的农忙既要收割早稻,还要抢时间将晚稻的秧苗插上。我们家里人手多,干活也快,早早地就忙完了。每到这时我们就开始去帮八叔公、六婶干农活了。八叔公已经60岁了,但至今未娶,以前就靠着种几亩薄田来生活。六婶更是在堂姐出嫁后,只身一人带着8岁的小堂弟生活。
可是,自从2006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后,八叔公和六婶就不用我们去帮他们的忙了。八叔公曾兴奋地告诉我:“过去一亩地各类税费要缴一百多块钱,现在不仅不缴钱,还可以拿到一百多块钱的补贴。不用交公粮了,负担就没这么重了,我一个人够吃就好了,不用种这么多的田了。”六婶也这样说,而且在2006年9月1日,中国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2007年春天,这项改革推及到全国农村;同年秋季,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免交学杂费的同时,还免收教科书费。有了这项政策,堂弟的学费也就得到了解决,更减轻了六婶的负担。
看着八叔公、六婶脸上的笑容,看着堂弟兴奋地背着书包上学,我的心中激动不已,因为我知道,对于中国的农民来说,这是多少年难得一闻的和谐之音。
四、永不灭的灯
党是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党是旗帜,指引着我们胜利的方向。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或语言,能像党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着我们心中对党的敬意。取消农业税,见证了我们党的惠农政策;减免学杂费,见证了我们党的支教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见证了我们党的温暖;汶川特大地震、玉树泥石流灾害、南方洪涝,见证了我们党始终与人民心手相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见证了我们党的伟大[*{a}*]下中国的强盛。以后的十年,将是崭新是十年,我相信,在我们党的[*{a}*]下,我们还将可以见证,见证更多个十年后中国的那些大事儿,见证中国那些喜事儿。
|
导航背景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简介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1941延安边区公粮征收过高 大量农民弃地逃亡
下一篇:下一篇:告别田赋 休止符开创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