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经济发展战略概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运用起来的。由于一系列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出现,经济发展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形成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随之产生经济发展战略概念。美国发展经济学家A.O.赫希曼(1915~)较先使用这一概念,1958年他出版了《经济发展战略》一书。60年代,不少国家总结工业化的经验,提出“进口替代的发展战略”、“出口替代的发展战略”等经济发展的不同型式。同时,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三个十年的国际发展战略,使发展战略概念在国际上更为流行。经济发展战略也从指一切国家经济增长的战略,逐渐演变为专指发展中国家由落后经济过渡到现代化经济的战略。
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战略的概念引进中国,并且迅速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形成了发展战略研究热潮。曾经在1985年前后,国内盛行各种发展战略方面的学术研讨会。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有关研究成果的逐步应用,发展战略研究引起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就中国的体制而言,更需要政府部门或[*{a}*]人懂得发展战略问题。一个地区或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就很难取得优异的发展业绩,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旦战略上出现失误,也往往是全局性失误,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发展战略研究逐步得到高层管理者的重视,发展战略的说法也逐渐出现在各种[*{a}*]的讲话之中。1995年,在有关专家建议下,中国*9次开始推出国家发展战略,就是“科教兴国”战略,即调动和集中更多的资源,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推动国家振兴。从此以后,发展战略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应用更加广泛。
|
导航背景大图 | |
责任编辑 | |
导语 | |
简介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发展战略相关问题的经典观点
下一篇:下一篇:发展战略的长期发展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