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本科学习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毕业后去澳洲改了专业,读了1年半的商科研究生,其中1年学习的是会计相关课程。因此,SS自觉不是一个会计基础很好的人,在国外的学习也只是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时间也很短,而且学的是澳洲的会计准则。当时自己的水平离USCPA的要求是远远的不够的。
  直到学生生涯结束后,SS去上海求职,进入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非四大)做审计工作,SS才开始接触USCPA。事务所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地方,对个人能力要求和知识水平要求极高。同时,审计工作分淡季和忙季,忙季的时候几乎是每天工作到9,10点。周末只休息半天是很常见的,而且要经常全国到处跑,特别辛苦。但到了淡季,大家也都不闲着,开始看各种考试的资料,准备会计资格证书的考试。
  当时我们事务所里面考证的同事大都在准备CICPA,ACCA,USCPA这三类证书。考CICPA是大多数,因为其成绩期限是5年,因此大部分同事都是每年考2,3门,争取在5年内考完。这样考试的好处就是每年压力不是很大,淡季时候复习1,2个月就可以去考试。考CICPA的同事主要通过网课学习,再配合看书做题来复习。一般来说,CICPA适合国内会计专业毕业,会计基础比较好的人。这样只通过网课学习加上做题,就一般可以掌握考试的知识点。记得当时我们事务所考过CICPA的人还真不少,非经理级别大部分都是考过2-6门科目,经理级别大部分都有CICPA证书。
  考ACCA的同事有本科国际会计专业的,也有国外尤其是英联邦国家留学毕业的。因为他们都有本科或者研究生学习会计的经历,所以可以免考很多课程。最后只需要考过几门课程就可以拿到证书。而且成绩有效期是10年,所以考ACCA压力不是特别大。如果英语不错,一般都可以尝试,也当做是个自己学习的机会。
  考USCPA的同事人数最少,主要是美国留学过的同事在考。当时,大家都觉得考这个证书用处有限,但事实上我们公司的很多经理,还有审计部门的总监都有这个证书,反而没有CICPA。因此,我觉得证书并不是绝对影响职业发展的途径,工作能力和证书结合作用才是真理。
  当时我也在考虑自己要考什么证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好。考虑再三还是觉得USCPA比较适合自己。但因为我本科非会计专业,研究生只学习了一年会计专业,而且对于美国会计准则和美国特色的会计知识(如政府会计,审计SOX法案,税法等)也是知之甚少。因此,USCPA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现在想来,自己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一直没有放弃复习,承受的痛苦和压力也不小,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只有尝试过苦难的日子,才更能珍惜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