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考试规则三大生死线:
“3+1”新模式
核心必考(3门):FAR(财务会计)、AUD(审计)、REG(税法)
选修三选一(1门):BAR(商业分析)、ISC(信息系统)、TCP(税务规划)
选修窗口限制:仅1月、4月、7月、10月开放考试,成绩延后发布。
成绩有效期
自通过第一科起,剩余科目需在30个月内完成(大部分州),超时则已过科目成绩作废。
考试次数限制
同一科目每年最多考4次,不可在同一窗口重考。
一次考几科?3类人群对号入座!
人群 推荐科目数 搭配逻辑 时间规划
在职党 2科/年 FAR+AUD(知识重叠40%)→ 利用通勤背准则+晚间刷题 每日2小时,8个月通关
学生党 3科/年 暑假主攻FAR+AUD → 学期中穿插REG → 选修窗口考BAR 暑假集中突破,学期巩固
冲刺党 4科/6个月 FAR(8周)→ AUD(6周)→ REG(8周)→ TCP(6周) 日均6小时,模考驱动
2025年黄金组合推荐:效率翻倍搭配法
组合1:FAR+AUD(零基础首选)
优势:FAR会计准则是AUD审计基础,知识重叠40%,联动学习效率翻倍。
时间分配:
FAR(3个月):主攻会计准则框架,每日刷150题+3套案例分析(TBS)。
AUD(2.5个月):衔接FAR知识点,重点练审计程序与风险导向思维。
避坑:两科计算量大,需穿插刷题保持题感。
组合2:REG+BAR(税务/财务岗优选)
优势:REG税法为BAR财务分析奠基,TCP选修可后续衔接。
省时技巧:
上午背税法条款(REG),下午练财务模型(BAR),避免知识混淆。
慎选组合:FAR+BAR(合并报表+财务模型易混淆)。
血泪避坑指南:3类致命错误
盲目冲4科忽略倒计时
案例:考生一次报4科,FAR未过→其他3科成绩过期。
对策:先过2科核心(如FAR+AUD),再攻剩余1核心+1选修。
选修科目选错方向
BAR:适合财务分析师(重数据建模,通过率较高)。
ISC:仅推荐IT审计岗(含编程术语,难度大)。
TCP:REG进阶版,税务岗专属(需税法基础)。
优先推荐TCP:通过率最高,知识延续性强。
忽略考场规则致挂科
未带NTS/护照→禁入考场;误点“中途退出”→答案丢失。
必做:考前模拟全流程安检+界面操作。
保姆级时间表(2科党8个月通关)
阶段 任务 工具推荐
基础期 每日45分钟背准则+术语 番茄工作法(学45min休5min)
强化期 每日150题+3套TBS模考 高顿题库+错题分类器
冲刺期 全真模考(限时4小时/科) Becker模拟系统
写给3类考生的终极建议
在职党:主攻FAR+AUD,利用碎片时间刷题,避免贪多。
学生党:暑假突破FAR+AUD,学期中用选修窗口考BAR,高效利用时间。
冲刺党:严格按6个月计划执行,日均6小时,模考驱动查漏补缺。
数据支撑:AICPA官方统计,1次考2科考生通过率高35%(因科目联动强化记忆),中国考生平均耗时:FAR(300h)>REG(280h)>AUD(250h)>选修(240h)。
行动指南:立即评估自身时间与基础,选择黄金组合,避开陷阱,高效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