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60%的AICPA考生首次考试失利,并非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而是科目搭配策略失误!随着2025年考试改革深化,科学搭配科目已成为通关的核心竞争力。
AICPA考试科目应该如何搭配
   USCPA科目搭配
  2025年最大的变化是3+1模式固化(3门核心+1门选修),搭配紧扣考试动态,
  核心科目关联性优先
  FAR(财务会计)与BAR(商业分析),FAR涵盖会计准则基础,BAR侧重商业场景应用,两者知识点重叠率达30%。
  选修科目看职业基因
  AUD(审计)+TCP(税务合规),TCP中的税务审查技能可直接辅助AUD的合规性测试。
  科技公司财务总监FAR+ISC(信息系统),ISC的数据安全框架能补足FAR的内部控制盲区。
  新题型的时间分配
  2025年所有科目案例分析题(TBS)占比升至50%,其中,
  AUD和REG需重点训练判断逻辑,每天至少1小时分析PCAOB审计案例或IRS税务纠纷实例。
  BAR和ISC侧重数据推演,建议用Excel模拟企业财报重组(BAR)或系统漏洞排查(ISC),比纯刷题效率高3倍。
    如何定制方案
  会计零基础
  若会计学分不足,可通过高顿学分补给计划优先修补《中级会计》《税法》等核心课(平均耗时3个月)。
  首考科目选BEC,原因为商业环境(BEC)涉及宏观经济学、管理会计等通识内容,对会计基础要求最低。2024年数据显示,零基础学员首考BEC通过率高达68%,远高于FAR的42%。
  在职加班党
  碎片时间公式,每日通勤30分钟听AUD审计程序音频+午休20分钟练10道REG选择题+睡前40分钟拆解1个FAR报表案例,单日高效积累1.5小时。
  考场时差红利,利用国际考场时差省年假。例如国内上班族预约关岛考场(比北京快2小时),考完BAR下午场还能赶回公司开晚间会议。
  参考四大审计师Sara的路径,她每天仅用2小时,采用AUD→FAR→REG→TCP顺序,周末专攻模拟案例,6个月全科通过的关键是严守20分钟番茄钟+错题追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