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销,英文是Amortization,指对除固定资产之外,其他可以长期使用的经营性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的会计处理办法,与固定资产折旧类似。摊销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中减少当期利润,但对经营性现金流没有影响。
 
摊销是什么意思
 
  摊销实际是会计理论中虚构出来的一个概念,其目的是更准确的体现企业资本支出对于未来的影响。究其原因,就是将大笔的资本支出(比如买个设备)平均的(或者其他方法)平摊到这个设备使用年限中的每一年。平摊之后,就不会出现购买当年费用骤增,利润剧减的现象,使得企业的损益表更加平滑。
  摊销是企业已经发生支出但应有以后各期月份分期摊销的费用,一年以上的是长期摊销的费用,如:企业开办费
  举例:企业本月已经发生缴纳今年房租1200元。应有以后各期月份分期摊销费用,1200/12=100元(每月分摊100元)
  借:待摊费用1200
  贷:现金(银行存款)1200
  摊销本月应摊销的费用
  借:管理费用100
  贷:待摊费用100
  递延收益原本是在非流动负债中,属于资产负债表,在进行摊销时,计入其他收益,其他收益是属于利润表的,如果不进行摊销,一次计入,就会使其他收益在某一年极高,使企业的利润在本年高出很多,不符合会计谨慎性的要求。
  更通俗一点来说,你买了一头羊,但是如果你不说别人会猜测你是不是一次吃完,或者是直接烤全羊之类的,如果你说其实我是分次才吃完的,那么别人就会觉得很合理,你自身的形象也能够保证,这就是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