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现金收支统计的作用
  银行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现金活动的中心,是国家调节货币流通的枢纽,银行现金收支统计就是现金的投放与回笼统计,是国民经济中通过银行发生的一切现金收付活动的统计。现金收支统计和货币流通统计是AFP金融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现金收支统计资料是银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节和控制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复杂多样,货币运动和物资运动的平衡,是衡量市场流通是否与商品流通相适应的重要标志之一。银行现金收支统计反映了全社会的现金收支总量及其构成情况,对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货币投放与社会购买力的变动,社会商品购买力与社会商品的供应量的平衡状况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市场物价、人民生活、国民经济运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等情况,为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参考资料。

  2.现金收支统计资料是研究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根据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发行货币,是国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货币政策。而银行现金收支统计资料(包括现实和历史的现金收支统计分析相预测资料)是制定货币发行政策,规定一定时期货币发行量和回笼量的重要依据。银行现金统计中反映的现金运动与分布状态、存在问题,是中央银行对AFP金融经济运行进行宏观监测控制的根据之一。

  3.现金收支统计资料所反映的统计指标是研究市场货币流通量进而研究AFP金融经济问题的重要资料。银行现金收支统计虽然只反映市场货币流通量中现金这一层次的运动情况,但这一层次的变动,与其他层次的变动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现金是市场货币流通中最活跃的部分,对市场以及宏观AFP金融经济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所以研究市场必须研究市场货币流通。研究市场货币流通进而研究AFP金融经济问题,必须充分利用现金收支统计资料,认真研究货币发行、现金收支的运动情况。

  现金收支统计的项目设置、归属内容、报表表式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制定。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及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AFP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子项目,但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时必须按统一规定的表式、项目、内容要求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