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
设计 | |
导语 | |
人物履历 | |
标题一 | |
标题二 | |
标题三 | |
标题四 | |
标题五 | |
正文 |
用20年时间,在黄河南岸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上,绿化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为中国北方构筑了一条全长24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创造这一“绿色神话”的,是被誉为当代治沙“愚公”的王文彪和他率领的亿利资源集团。
王文彪的沙漠治理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赞扬,亿利和当地政府、农牧民紧密合作,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和产业化的新路子。而经过25年的实践摸索,亿利资源集团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积累了成熟的机制和技术。
2012年,企业成功将“库布其治沙模式”输出科尔沁沙地,实施了100平方公里沙漠生态建设工程,“库布其模式”被誉为“全球荒漠化治理的奇迹”。联合国授予王文彪“环境与发展奖”,这是联合国自里约会议之后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重要奖项,用以肯定和鼓励全球范围内作出特殊贡献的人物。王文彪和他的“库布其模式”受到世界瞩目。
茫茫沙漠掘金人
当28岁的王文彪去内蒙古杭锦旗盐场上任,一个破烂的办公室,向左看是一头毛驴,向右看还是一头毛驴,办公室里面有毛驴,有大有小,这绝不是“大话西游”,大小、颜色、形状王文彪至今都历历在目,影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所以王文彪感到非常惊讶,他简直懊悔到了极点,怎么来到这么一个地方。再往下面走,有四名工人在打扑克,喝啤酒,就是这么一个现状,王文彪感到自己这哪是新官上任,简直就是“弼马瘟”被充军发配。在王文彪二十八岁的时候,他在杭锦旗政府担任秘书,在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对于一个农民的儿子来说,这可是一个“吃香的,喝辣的”的肥缺。
王文彪,沙漠绿洲产业王国的缔造者
88年正好也就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也就是一部分人要从政府摇篮走向企业的时候,谁也不想离开政府,王文彪毅然决然“脱掉袈裟,还俗了”。为什么在政府做的那么好,主动跳到企业,干企业?王文彪说,就是想实实在在做事,想干事。有人冷嘲热讽说,这叫“恐龙蛋换咸鸭蛋,整个一个傻瓜蛋”,可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从王文彪做盐场场长开始,四无三缺一直紧紧伴随着他,*9是没有路,第二是没有电,第三是没有通讯,第四是没有水;同时还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可以说这是一张白纸,甚至是一个负数。产品的运进运出需要绕道330公里才能到火车站,而且没有高等公路、铁路。到附近一个县政府所在地,五十公里需要三个小时,那么一小时是15公里的速度,即使你有一辆顶级的日本丰田越野车,你也绝对体会不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豪迈。
第二个没有电,作为工业企业没有电,就像人没有血液一样可怕。当时只有一个柴油机发电,供附近的居民和工人照明,每天晚上一小时。记得当时附近的居民,包括这些员工就盼着盐场里来客人,来客人一招待,需要用电,盐场就延长发电时间,大伙儿就能多使用一会儿电灯。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很落后的。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亿利的发展是以百分之几百的速度递增。发展快了就引起同行业,包括封闭地区那些保守派、落后者的嫉妒,*9是嫉妒,第二是不了解,第三是不相信,都觉得王文彪是“茶壶摔烂了,就剩一个好‘嘴儿’了”,“蜚短流长”的小道信息联播严重干扰着王文彪的正常工作。王文彪觉得这个时期的严冬比往常更寒冷,他说:“亿利是出生在沙漠中,成长在逆境中,发展在争议中”。直到亿利科技上市那一天,王文彪终于扬眉吐气了。
|
模板样式 | style_z_9_1 |
专题调用内容 | 用20年时间,在黄河南岸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上,绿化沙漠5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全球荒漠化面积的1/7000,为中国北方构筑了一条全长24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创造这一“绿色神话”的,是被誉为当代治沙“愚公”的王文彪和他率领的亿利资源集团。 |
图片 | 无图片信息! |
相关热点:
上一篇:上一篇:王文彪与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
下一篇:下一篇:刘伟平会见陈述贤王文彪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