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基础预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业绩目标。战略制定流程起始于对顾客需求、市场和竞争状况以及企业所处竞争地位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作业层次的目标。这一步是形成作业预算的基础。( 2 )价值链分析。与作业管理中的价值链分析相同,价值链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作业链上的作业对最终产品价值的形成是否必要,消除不必要的作业,以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作业链分析不仅在生产环节进行,还应包括对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环节的分析。因此,从外延上看,应把供应商和销售商的作业链联系起来分析。( 3 )制定预算原则及其衡量标准。预算原则是指预算编制中所应考虑的基本假设和应执行的政策,衡量标准是指对流程或流程产出所包括的各项作业和所能实现的特定目标的量化,且与传统的预算制定方法相似。( 4 )把目标和职责落实到流程的分级体系。与层层分解的传统预算一样, ABB 预算也应该将预算的指标分解落实。所不同的是,作业基础预算的目标和职责的落实不像传统预算那样依靠组织结构,而是依靠每个分级体系的作业和流程。( 5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与差异分析。预算控制可以用于监控作业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控制具体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未来的前摄性控制,包括在作业预算编制过程中设定经营目标、业绩计量标准以及业绩评价与考核标准,前摄性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作业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另一种是反馈式控制,对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计量,并将计量结果与预算标准进行对比,对出现的偏差及时加以反馈,反馈性控制可能会由于存在时滞而付出较高的代价。( 6 )预算执行结果的评价与考核。通过将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额进行比较,可以对各作业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价,进一步明确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将有助于管理部门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并按预算执行结果的好坏进行奖惩,保证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
报考指南:2014年AICPA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AICPA 考试试题 考试辅导
高清网课:AICPA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