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
  通常来讲,汇率制度主要有四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目标区间管理和固定汇率制度。
  (1)自由浮动汇率。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央行不对外汇市场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市场参与者根据物价水平变化、利差、经济增长和其他相关的变量决定买卖外汇。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汇率大幅度波动可能会危害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汇率的不稳定增加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使得国际交易中风险大大增加。
  央行干预是避免汇率大幅度波动的手段,主要有三种干预措施:
  ①一些中央银行的干预目标是平滑日常的波动,它们偶尔进入市场,但不会尝试干预货币的基本趋势。
  ②一种更加积极的干预是逆经济风向而行。阻止那些由于暂时性的事件引起的外汇市场上突然的短期或中期波动。然而,这种干预意在推延而非抵抗货币的基本趋势。
  最后一种干预称为“非官方盯住”,指的是央行通过对市场的干预使汇率变化不得超出官方非公开的汇价上下限。“非官方盯住”干预下的汇率制度和固定汇率制度有些类似,区别在于前者政府只是努力保持汇率在某个区间,而后者则规定如此。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分为有对冲的和无对冲的两种干预方式。有对冲的干预包括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和在国内债券市场上的对冲操作两个步骤。例如,央行可以抛售外汇的同时回购国债,以此保持总的货币供给不变。有对冲的干预对经济不会产生系统性的冲击,这种操作常常是在外汇市场上表现央行所期望保持的汇率水平的一种信号。
  (3)目标区间管理。目标区间管理是减少汇率波动的另一种汇率制度。在目标区间汇率制度下,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将调整其货币政策以保持汇率在一个以中心汇率为基准上下浮动的区间内。1978~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EMS)就是这样一种汇率制度。
  目标区间管理降低了由汇率波动造成的不稳定性。而且,如果这种管理是可信的,汇率在没有央行干预时也将会保持在区间内。可信性就是中央银行在面临偏离目标区间的威胁时维护汇率的意愿和能力。
  在1992年的危机导致几个国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之后,这个体系的汇率调整越来越少,因此,一些欧洲国家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从1999年1月开始,这些国家开始将本国货币兑换成欧元,并于2002年1月实现全部兑换。
  (4)固定汇率。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将汇率维持在某一个目标水平。事实上,固定汇率制度相当于浮动区间很小的目标区间汇率制度,一旦这个国家的汇率偏离固定水平超过一个既定的百分比,央行将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这样的体系意味着各国货币政策必须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如果要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这个体系的每个成员国都要接受这个体系共同的通货膨胀率和基础利率。固定汇率制度的极端形式是货币联盟。在货币联盟中,各国使用统一的货币并由一个独立的中央银行来制定货币政策。
  固定汇率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一个想稳定其物价的高通货膨胀国家可以选择加入固定汇率体系来恢复央行的信誉。而这种体系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由于每个国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背景不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对各个国家来说未必是a1的。
  固定汇率有时会变得不稳定,汇率水平会突然变化。如果一个国家迫于市场压力放弃原先的目标汇率而实行新的汇率,则被称之为汇率的“再安排”。之所以实施汇率“再安排”,有时是为了解决长期性的经常项目赤字或盈余。汇率“再安排”可以是本币的升值,也可以是本币的贬值,但如果对汇率的“再安排”过于频繁,那么汇率制度将丧失了可信性,而且浮动汇率制度的内在不稳定性仍然存在。
  如果一个国家货币处于贬值压力之中,比如长时间的贸易赤字,政府可以通过下面一些货币政策来减轻这种贬值压力:
  ①央行可以通过在外汇市场操作来支持其汇率。
  ②央行可以提高本币的利率。
  ③同时消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将使得国民收入下降并进一步减少了进口量。如果这种政策同时降低国内通胀水平,则会减轻贬值压力。
  ④另一种避免贬值的方法是控制国内工资和价格水平,但这种做法通常会扭曲并损害经济效率。
  ⑤外汇控制是许多国家用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另一办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瑞士曾经通过外汇控制以限制资本流入,避免本币的大幅度升值。当然,这样的做法也损害了市场经济效率。
  显然,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世界经济中,一个实施固定汇率的国家不可能同时保持汇率的固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不能在实施固定汇率的同时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例如制定货币供给或目标利率。
  “三元悖论”确实存在,即自由的资本流动、固定的汇率和独立的货币政策是不可能同时达到的,一个国家只能达到其中两个目标。例如,一个国家如果允许资本流动,就不可能在汇率固定的条件下实施国内货币政策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因为国际投机者会担忧稳定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与对汇率的支持相冲突而抛售该国货币。相反,如果想保持固定汇率,那么自由资本流动会使他们不可避免地丧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这就是欧盟国家为保持汇率体系所付出的代价。最后,如果一个国家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保持固定汇率,那么他
  必须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来阻碍投机。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