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金融市场基础知识》重点解析:货币政策工具的概念及作用原理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
  1.常规性工具
  常规性工具或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所采用的、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信用扩张与紧缩产生全面性或一般性影响的手段,是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存款准备金制度。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这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被称为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主要从总量上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进行调节。
  2.选择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的信贷或某些特殊的经济领域而采用的工具,以某些商业银行的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或整个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负债经营活动为对象,侧重于对银行业务活动质的方面进行控制,是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必要补充。常见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特种存款。
  3.补充性工具
  除以上常规性、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外,中央银行有时还运用一些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信用进行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补充性工具主要包括:
  (1)信用直接控制工具。信用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依法对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业务进行直接干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有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利率限制、特种贷款等。
  (2)信用间接控制工具。信用间接控制工具指中央银行凭借其在金融体制中的特殊地位,通过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磋商、宣传等,指导其信用活动,以控制信用,其方式主要有窗口指导、道义劝告。
  4.新工具
  2013年,我国央行网站新增“常备借贷便利(S1F)”栏目,标志着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正式使用。常备借贷便利在各国名称各异,如美联储的贴现窗口、欧央行的边际贷款便利、英格兰银行的操作性常备便利、日本银行的补充贷款便利、加拿大央行的常备流动性便利等。
  所谓常备借贷便利,就是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流动性需求,通过资产抵押的方式向中央银行申请授信额度的一种更加直接的融资方式。由于常备借贷便利提供的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一对一”的模式,因此,这种货币操作方式更像是定制化融资和结构化融资。常备借贷便利的主要特点包括:
  (1)由金融机构主动发起,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流动性需求申请常备借贷便利。
  (2)常备借贷便利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
  (3)常备借贷便利的交易对手覆盖面广,通常覆盖存款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