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1.汇率制度
  
  (1)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2)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央行进行干预,包括:
  
  a.平滑日常波动。即偶尔进入,但不干预基本趋势。
  
  b.逆经济风向,推延而非抵抗货币基本趋势。
  
  c.即,“非官方盯住”,使得不超出非公开的汇价上下限。外汇干预分为有对冲的和无对冲的。对冲的,即在外汇市场操作的同时,在国内债券市场对冲操作。
  
  (3)目标区间管理。调整货币政策以保持汇率在以中心汇率为基准上下浮动的区间内。
  
  (4)固定汇率。维持在某一目标水平。极端形式:货币联盟。以上,波动幅度逐步降低。如果一个国家货币处于贬值压力中(如长时间贸易赤字),政府可以通过一些货币政策减轻这种压力:
  
  a.在外汇市场操作来支持其汇率;(卖出外汇,买入本币)
  
  b.提高本币利率;(导致本币需求增加)
  
  c.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减少进口)
  
  d.控制国内工资和价格水平;
  
  e.直接外汇控制。(如,限制资本流出等)
  
  “三元悖论”——自由的资本流动、固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同时达到,只能达到其中两个。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汇率变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资本流出;国内物价上涨;政府抛售外汇、减少本币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