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节 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1、总量分析法。总量分析法是对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量指标进行分析,如GDP,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物价水平等。
  2、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是指对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比如分析*9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分析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GDP与GNP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与GHP进行区别,判断)
  (2)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对的是“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按照“国民原则”,无论居住在国内还是国外,只有具有中国国籍,其生产的劳务和产品都记入中国的GNP。
  常采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公式是: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出口-进口)
  2、工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失业率——常考
  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百分比,劳动力人口是指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者。通常所说的充分就业是指对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非完全利用,因此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不可能达到失业率为零的状态。一般而言,失业率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平就可以认为达到了充分就业。
  ——2007年10月考题,判断题“充分就业就是指失业率为零”的状态
  2012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投资分析辅导讲义(3)
  4、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商品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一般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测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有:引起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扭曲商品相对价格,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促发泡沫经济乃至损害一国的经济基础和政权基础。
  通货膨胀的分类,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年通胀率低于10%的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是指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指三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
  5、国际收支——常考
  “居民”是指在国内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
  (二)投资指标 投资分为: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和外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