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越来越深入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作为整体经济的一部分的资本市场,不能不受到我国经济日益开放的影响;虽然我国资本市场在WTO的框架下是有限度的逐步开放,但其国际化的趋势是可以预期的。
(1) 国际贸易关系与证券投资 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动主要影响到产品市场和原材料供应依靠国外的公司,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可能为原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公司带来国际合作的机会,拓展这类公司发展的市场空间。
在分析国际贸易关系时,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a世界经济形式,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西方七国的经济形式,特别是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
b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形式。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日本、欧共体和东南亚各国;
c和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如贸易保护、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反倾销起诉等。
(2) 国际金融市场的动态与证券投资 我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对外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从理论上讲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股市影响不大。但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注意:
a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的震荡会通过H股、N股、S股、B股来影响我国股市;
b世界各国股票市场会对如石油价格、战争、全球性的行业兴衰共同作出反应;
c国际股票市场的一些投资理念、操作技巧会影响投资者;
d国际股票市场的剧烈变动对投资者的信心有影响。
(3) 国际汇率、汇率变动对证券投资的影响
二. 宏观经济运行与证券投资
(1) 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 国内生长总值(GDP);就业率;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
(2) GDP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GDP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持续上升的GDP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经济运行状态良好,不均衡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从而孕育严重的经济衰退。
(3) 股价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从股价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看,股票可以分为三类:
A、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密切的股票,如建材行业、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基础原材料行业的股票,这些行业与经济周期同步。
B、与经济周期关系不太密切,受经济周期影响不大的行业,如日常生活用品行业、公共事业的股票;
C、增长不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如高科技行业、新兴产业的股票。
另外,
a、 股价指数有可能领先或滞后于经济运行阶段;
b、 股价变动与经济周期并非如影随形,经济处于繁荣、高涨阶段,股市无疑是大牛市,但并非不会出现回调;
c、 在经济增长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股票表现会不尽相同,如前所述。
三 财政政策与证券市场
(1) 财政政策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和处理财政关系的一系列方针、准则和措施的总称。
(2) 财政政策的手段和功能
A、国家预算 是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国家预算收支的规模和收支平衡状态可以对社会供求的总量平衡发生影响。
B、税收 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可以根据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不同对象设置税种或在同一税种中实行差别税率,以控制需求数量和调节供求结构。
C、国债 是国家按照有偿信用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政府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国债的作用主要有:
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格局,将部分企业和居民收入以信用的方式集中在政府手中,以扩大政府收支的规模;
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将部分用于消费的资金转化为投资基金。
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量
D、财政补贴 包括价格补贴、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房租补贴、职工生活补贴和外贸补贴。
E、财政管理体制 是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国家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管理权限和财力划分的一种制度。主要功能是调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财力分配。
F、转移支付制度 是中央财政将集中的一部分财政资金,按照一定的标准拨付给地方政府的一项制度。主要功能是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纵向不平衡,以及调整地区间财政横向不平衡。
(3) 财政政策的运作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松的财政政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A、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其政策的经济效应是:增加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刺激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扩大社会供给。
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增加人们的收入,并同时增加他们的投资需求和消费支出。前者直接引起证券市场价格上涨,后者则使得社会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反过来刺激投资需求。
B、扩大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赤字。
其政策效应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投资,扩大就业。
C、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
其政策效应是:扩大货币流通量,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生产。
D、增加财政补贴。
其政策效应是:扩大社会总需求和刺激供给增加。
紧的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上述分析相反。
四. 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 货币政策 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2) 货币政策的目标 总体上包括:稳定币值(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由于货币政策目标本身不能操作、计量和控制,因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需要选定可操作、可计量、可监控的金融变量,即中介目标。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选择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等金融变量作为中介目标。
(3)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西方经常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
A、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再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
A、 直接信用控制
B、 间接信用指导
(4)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A、紧的货币政策 是指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秩序混乱,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这时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B、松的货币政策 是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办法增加总需求。
总体上来说,松的货币政策将使证券市场价格上扬;紧的货币政策将使证券市场价格下跌。

报考指南: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高顿题库:2014证券资格考试免费题库
考前冲刺: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索取证券考试通关宝典
高清网课: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