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险转移功能
金融期货具有风险转移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套期保值来实现的。而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或买进期货合约来补偿因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而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基本原理在于,期货和现货价格变动关系存在平行变动性和合二为一性,即影响某一商品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经济因素是相同的,而且市场走势还具有趋合性,即当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时,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趋于一致,两者的基差接近于零。因此,对期货和现货进行逆向操作就能规避大部分的市场风险,套期保值者只需承担较小的基差风险。
(2)价格发现功能
期货交易所作为有组织的正规化的统一市场,聚集了众多的买方和卖方,而期货交易又必须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这就使得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市场均衡价格。这一价格包含了影响期货价格的所有信息,体现了参加交易各方的看法,综合了大多数交易者的预测结果,因而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现货市场的供求状况及其变动趋势,加上期货价格又具有连续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因此,在期货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就成为一种权威性的报价,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参考价格。
6.金融期货的交易制度。
根据有关期货交易的法规,经纪公司要求投资者(即客户)提供正确、详细的财务资料,以便经纪公司了解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并确定期货对该投资者是否适当,合格者才能被允许开立账户。同时交易所也要求会员经纪公司监督其客户资金的正常操作。当经纪公司接受投资者开立账户后,该投资者便可开始作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
客户参与期货交易的一般过程如下:
(1)期货交易者在经纪公司办理开户手续,包括签署—份授权经纪公司代为买卖合同及缴付手续费的授权书,经纪公司获此授权后,就可根据该合同的条款,按照客户的指标办理期货的买卖。
(2)经纪人接到客户的订单后,立即用电话、电传或其它方法迅速通知经纪公司驻在交易所的代表。
(3)经纪公司交易代表将收到的订单打上时间图章,即送至交易大厅内的出市代表。
(4)场内出市代表将客户的指令输入计算机进行交易。
(5)每一笔交易完成后,场内出市代表须将交易记录通知场外经纪人,并通知客户。
(6)当客户要求将期货合约平仓时,要立即通知经纪人,由经纪人用电话通知驻在交易所的交易代表,通过场内出市代表将该笔期货合约进行对冲,同时通过交易电脑进行清算,并由经纪人将对冲后的纯利或亏损报表寄给客户。
(7)如客户在短期内不平仓,一般在每天或每周按当天交易所结算价格结算一次。如账面出现亏损,客户需要暂时补交亏损差额;如有账面盈余,即由经纪公司补交盈利差额给客户。直到客户平仓时,再结算实际盈亏额。
7.金融期货的理论价格及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
期货合约的价格反映了市场对标的资产未来价格的预期。在一个理性的无摩擦的市场上,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的期货价格就是期货的理论价格。而影响期货理论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持有现货的成本和时间价值。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市场利率不断变化,因此持有现货的成本和时间价值无法确定。而且市场事实上存在摩擦,投资者不全是理性的,因此,期货的理论价格与实际的期货价格不完全一致。
实际上,影响期货价格的因素也是非常广泛的。影响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因素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1)供求关系。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
(2)经济周期。在期货市场上,价格变动还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随之波动的价格上涨和下降现象。
(3)政府政策。各国政府制定的某些政策和措施会对期货市场价格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4)政治因素。期货市场对政治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各种政治性事件的发生常常对价格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指公众的观念、社会心理趋势、传播媒介的信息影响。
(6)季节性因素。许多期货商品,尤其是农产品有明显的季节性,价格亦随季节变化而波动。
(7)心理因素。所谓心理因素,就是交易者对市场的信心程度。如对某商品看好时,即使无任何利好因素,该商品价格也会上涨;而当看淡时,无任何利淡消息,价格也会下跌。
(8)金融货币变动因素。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各国的通货膨胀,货币汇价以及利率的上下波动,已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对期货市场带来了日益明显的影响。
8.金融期货的产生和发展。
1972年5月,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该交易所内另设专门从事金融期货业务的部门,即国际货币市场(1MM),并首次上市标准化外汇期货合约,这是*9笔金融期货合约在交易所内上市交易,使期货交易产品从实物商品扩展到金融期货商品。利率期货最早出现在本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5年10月,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BOT)首次推出了利率期货——国民抵押协会的抵押债券期货。随后,其他类型的期货合约也纷纷引入到场内进行交易。1982年2月,美国堪萨斯市农产品交易所(KCBOT)首次推出股价指数期货。到70年代末期,这项由美国市场引发的创新工具因许多国际性大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积极运用而开始走向国际市场,并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许多金融期货的交易额都已经超过了与之相对应的现货市场交易额。
报考指南:2013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考前冲刺: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试题 索取证券考试通关宝典
高清网课: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网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