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进证券资信评级行业?先搞懂证券资信评级业务人员到底是做什么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大家都不陌生,是证券行业的入门敲门砖,而证券资信评级业务人员是其中一个关注度很高的岗位——毕竟资信评级关系着投资者判断、监管决策,是证券市场里的“信用裁判”,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把这个岗位的核心内容讲透。
一、证券资信评级业务人员到底做什么?
简单说,这个岗位的核心工作就是给特定对象做“信用体检”,也就是资信评级服务。具体要评估的对象其实很明确,用2025年的监管要求来说,主要是这几类:1. 中国证监会依法核准发行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还有其他固定收益或者债务型结构性融资证券;2. 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同类证券(但国债不用评,因为国债信用等级高);3. 前面两类证券的发行人,比如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这些;4. 证监会规定的其他需要评级的对象。说白了,就是通过专业分析,给这些对象的信用状况打个“分数”,让投资者、监管层能清晰判断风险。
二、做这个岗位得守什么“规矩”?
既然是“信用裁判”,做事就得有原则。首先是“一致性原则”——同一类评级对象,或者同一个对象后续跟踪评级,必须用一样的评级标准和工作流程。要是中途调整标准,得明明白白告诉大家,不能偷偷改;其次是“科学性和严谨性”——得有一套科学的评级方法,比如用财务数据、行业趋势、管理层能力这些维度综合分析,还得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不能拍脑袋给结果。另外,遵守行业规范、职业道德是底线,干活要勤勉,分析要谨慎,不能因为人情或者利益乱给评级,不然砸的是自己和机构的牌子。
三、2025年想做这个岗位,得满足哪些硬条件?
2025年想入行,这些条件一个都不能少:1. 基础门槛是证券从业资格证,没这个证连门都进不去;2. 得懂资信评级的专业知识(比如怎么分析财务报表、怎么判断信用风险),也得懂相关法律(比如《公司法》《证券法》),还得有经营管理、组织协调的本事——毕竟可能要带团队或者对接多方,而且得通过证券评级业务高级管理人员资质测试;3. 不能有“黑历史”——比如《公司法》《证券法》里禁止任职的情形(像因贪污、贿赂等犯罪被判刑,或者失信被执行人);4. 没被金融监管机构“市场禁入”过,或者禁入期已经满了;5. 最近3年没因为违法经营被行政处罚(比如虚假评级、内幕交易),也没在涉嫌违法犯罪的调查里;6. 人品得过关——最近3年在税务、工商、金融等行政机关,还有自律组织(比如证券业协会)、商业银行这些地方,没有不良诚信记录(比如偷税漏税、拖欠贷款)。要是境外人士想做这个岗位,还得在中国境内或者香港、澳门等地区工作满3年,毕竟得熟悉国内市场规则。
其实这个岗位的本质,是用专业能力给市场提供“信用参考”,所以对专业性、合规性、诚信度的要求都很高。想入行的朋友,先把证券从业资格证考下来,再对照条件补短板——比如学专业知识、考资质测试,要是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建议去证券业协会官网或者专业机构咨询,别道听途说。
总结一下,证券资信评级业务人员不是“拍脑门打分”的岗位,是需要硬本事、守规矩、讲诚信的“金融工匠”。搞懂这个岗位的核心内容,才能判断自己适不适合,也能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