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但是很多考生对考试的具体要求、事项、以及怎么报考、备考还稀里糊涂,高顿网校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都是你最想知道的那些事儿。
报名时间
中级会计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时间安排在2016年3月1-31日期间。届时,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通过“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会计行业管理网”开通中级资格考试报名系统;缴费系统开通时间为3月1日—4月5日。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在上述时间内自行确定本地区的具体报名时间及次数。
考试报名条件
(一)基本条件
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具体条件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
上述有关学历(学位),是指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学历(学位)。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前。对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并具备上述基本条件的人员,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报考人员应根据报名条件规定,提交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历或学位证书、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居民身份证明(香港、澳门居民应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台湾居民应提交《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材料。
考试时间及批次安排
2016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时间为9月10—12日,共分纸笔考试和无纸化考试两个批次。2016年在2015年基础上积极扩大无纸化试点范围;未开展无纸化试点的地区采用纸笔方式。具体的时间安排为:
 

  考试日期

  考试时间及科目

  考试批次及方式

  9月10日

  (星期六)

  9:00-11:30

  财务管理

  纸笔及

  *9批次无纸化

  

  14:00-16:30

  经济法

  9月11日

  (星期日)

  9:00-12:00

  中级会计实务

  14:00-16:30

  财务管理

  第二批次无纸化

  9月12日

  (星期一)

  9:00-11:30

  经济法

  14:00-17:00

  中级会计实务


 
考试科目
中级资格:考试科目为《财务管理》、《经济法》和《中级会计实务》。
考试大纲
使用全国会计考办印发的201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报考建议
高顿会计职称研究中心科目搭配报考建议:
一、三科一起报:适合专业基础好,学习时间充足的考生。
二、*9年《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第二年《经济法》:适合基础好,能保证学习时间的考生。
三、*9年《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第二年《财务管理》:适合文理科结合学习效率比较高的考生。
四、*9年《经济法》、《财务管理》,第二年《中级会计实务》:适合专业基础一般的考生。因为《中级会计实务》是难点重点科目,相对于基础一般的考生,就需要用单独一年的时间攻下。
备考策略
1、梳理考点掌握知识体系
在中级会计职称复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要加强基础知识薄弱部分的梳理,“重课本、理考点”,查漏补缺,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扫除复习中的一些盲点,忌呆板机械记忆。其次要关注热点。考生要分析每年中级会计职称命题的必考点,这些必考点也就是中级会计职称命题的热点,要注意解决拉分点。
2、对症下药查漏补缺
特别是到了冲刺阶段,考生开始精心模拟训练,这里高顿网校李老师提醒考生,针对模拟考试反映出的问题要认真、客观地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补习“短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抓紧时间,多补薄弱学科的基础知识。根据复习中的练习暴露的问题查漏补缺,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2016年会计中级职称无忧班的老师们不仅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讲课也风趣幽默,吸引人。
3、整理错题集适度训练
尽量多做历年中级会计职称模拟卷。要精心整理错题集,适当精选试题进行模拟训练,考察复习的效果,及时作出调整。模拟的试题不仅可以检验复习效果,也可以去体会中级会计职称命题的思路和命题的延续性,还可以扩大自己做题的宽度和广度。同时在模拟训练中去把握做题的时间,平时大家可以多上高顿题库模考系统进行模拟演练,该系统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高做题的速度和精度。复习中要根据自身特点找出差距和薄弱环节,适量做题,做到举一反三,效果更佳。
4、摒弃不良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