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必备知识:抵押的效力

  1.抵押物的孳息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
  2.收益
  (1)出租在先,抵押在后:原租赁关系不受抵押权的影响
  (2)抵押在先,出租在后: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①抵押人未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人对出租抵押物造成承租人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②抵押人已书面告知承租人该财产已抵押的,抵押权实现造成承租人的损失,由承租人自己承担。
  3.抵押期间抵押物的转让
  (1)经抵押权人同意
  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或者提存;转让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2)抵押期间,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
  (3)抵押物依法被继承或者赠与的,抵押权不受影响。
  4.抵押权转移及消灭的从属性
  (1)抵押权不得与债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或者作为其他债权的担保。
  (2)主债权转让的,担保该债权的抵押权一并转让,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3)主债务被分割或者部分转让的,抵押人仍以其抵押物担保数个债务人履行债务。但是,第三人提供抵押的,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抵押人书面同意的,抵押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担保责任。
  5.抵押物价值减少
  (1)抵押人的行为足以使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抵押人停止其行为。
  (2)抵押财产价值减少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恢复抵押财产的价值,或者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应的担保;抵押人不恢复抵押财产的价值也不提供担保的,抵押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提前清偿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