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标准成本管理
  
  (一) 标准成本管理及相关概念
  
  标准成本,是指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主要用来控制成本开支,衡量实际工作效率。
  
  标准成本管理,又称标准成本控制,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标准成本管理以标准成本的确定作为起点,通过差异的计算、分析等得出结论性报告,然后据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或克服不足。
  
  (二) 标准成本的确定
  
  企业在确定标准成本时,可以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和经营水平,在以下类型中进行选择:
  
  一是理想标准成本,这是一种理论标准,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3成本水平,即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的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
  
  二是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
  
  通常来说,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由于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项目组成。无论是确定哪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都需要分别确定其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者的乘积就是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将各项目的标准成本汇总,即得到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
  
  1.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
  
  单位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由材料的价格标准和用量标准来确定的。
  
  材料的价格标准通常采用企业编制的计划价格,它通常是以订货合同的价格为基础,并考虑到未来物价、供求等各种变动因素后按材料种类分别计算的。一般由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等共同制定。
  
  2.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
  
  直接人工是由直接人工的价格和直接人工用量两项标准决定的。
  
  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就是标准工资率,它通常由劳动工资部门根据用工情况制定。
  
  (三) 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在标准成本管理模式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凡实际成本大于标准成本的称为超支差异;凡实际成本小于标准成本的则称为节约差异。
  
  从标准成本的制定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一项费用的标准成本都是由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两个因素决定的,因此,差异分析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实际产量下的总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总差异=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用量差异
  
  其中,价格差异 =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用量差异 =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标准用量)
  
  1.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分析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是指直接材料的实际总成本与实际产量下标准总成本之间的差异。它可进一步分解为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和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两部分。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 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
  
  = 实际价格×实际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用量
  
  =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 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
  
  材料价格差异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如市场价格、供货厂商、运输方式、采购批量等等的变动,都可以导致材料的价格差异。但由于它与采购部门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其差异应主要由采购部门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