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路漫漫,中途一定会有迷茫、痛苦和接近放弃的时候,建议大家找个考友,最好是志同道合的。这时候,考友的作用有三个,分别是监督,鼓励和指导。
1. 监督
你们可以一起备考打卡,每天完成一项学习,即时发信息打卡,比如看了几页讲义,几个视频和几道题(一定要可量化,不要笼统说几章几节)。就这样互相监督,你每天看到别人在学习,你好意思偷懒吗?
2. 鼓励&指导
中途动力不足的时候,可以颓废个几天,但不能超过一个星期,因为超过一星期,你又得重新开始复习了。通常这时候,考友就会给出备考建议,还会鼓励帮助你,一个人闷着头也解决不了问题。备考枯燥过程中有个志同道合的人对你进行心理疏导是很重要的。可能每次聊完天,都会觉得困难好像没那么难了。
当然,考友的指导功能并不是必选项,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学霸,但是基本的监督和鼓励还是可以做到的。但你和考友绝不是竞争关系,比如打卡学习,硬要拼个高下,把人比下去,显示优越感,打击自信心就没意思了。
你们是相互扶持的关系,有时候考友的情绪状态多少会影响你,所以任何一方必定会舍弃时间去疏导对方,然后一起结伴前行。
除了寻找考友之外,还应该对自己制定好每轮的学习计划。
定好每轮学习的最终截点后,就到执行期了。你需要有基础数据做支撑,统计自己全神贯注状态下一个小时可以看多少知识点,那你在做计划的时候才能从实际出发,在这基础上加多几页挑战,这样的计划才是合理的。
把你的学习和执行期做分解,比如你要完成看讲义的任务,每章的讲义有多少页罗列出来,一共几页?然后你打算在什么时候完成它,可利用的时间就有了,然后平均到每天要完成多少?
当然,计划一定是随时变动的,随你的学习状态和突发事件而变动,没有一成不变的计划。
比如制定了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就要看看把你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上厕所时间吃饭时间和午休时间等等。如果每次任务都完不成,人会很沮丧,你需要看一下是任务量太多(调整)还是其他原因(改善)?
比如制定了第一章至最后一章的学习,但是到第四章的时候卡住了,理解不了,人很沮丧。这时候你可以跳过,复习下一章,或者全书复习完了再来复习这一章,这时候你的信心也慢慢回来了,就剩这一章还怕拿不下吗?
再比如你制定了看讲义的任务,但是看不懂,很痛苦,这时就不要硬着头皮看了,效率也不高。停下来,看视频,因为你不理解,所以很痛苦,看完视频理解之后再看讲义就快很多了。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一直往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