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划分的条件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二)特征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例如,债券投资利息和本金等)的金额和时间。
  【思考问题】
  ①权益工具(股票)投资能否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由于要求到期日固定,从而权益工具(股票)投资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②浮动利率债券投资?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
  (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
  (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
  (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2)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
  (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企业应当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意图和能力进行评价。发生变化的,应当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处理。
 
  (三)初始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注意问题:
  1.相关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2.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放发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
 
  (四)后续计量
  1.持有至到期投资后续计量,按摊余成本计量。
  2.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