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么理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么理解会比较好?这是很多人在刚刚接触中级会计实务都会有的疑惑,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知识点这么难啃。不急,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如何做?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什么?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通常情况下,划分为此类的金融资产应当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
因此,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类的会计处理
(分清账面价值、摊余成本、公允价值的关系)
(一)初始计量
①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②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或贷方)
贷:银行存款
该债券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该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明细)
(二)后续计量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相反处理。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或相反处理。
【总结】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等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减值)。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2)公允价值(账面价值)与摊余成本之间的差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某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余额)=期末公允价值(账面价值)。
(4)某期末:根据期末公允价值减去摊余成本的差额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当保持的余额,进而确定发生额。
(5)正常公允价值变动不影响摊余成本的计算。
附: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的比较
【提示1】股票投资与债券投资均可以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也都可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考试中比较常见的是股票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比较;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例题解析
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
A、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债务工具投资应该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权益工具投资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B、在终止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将原来计入资本公积中的金额转出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或现金股利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
希望大家在新的起点,获得新生。也祝福大家在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中如鱼得水,鱼跃龙门。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争取不挂科,一次过。在这里,将送上我真挚的祝福,望大家前程似锦,一定要勇往之前呢!
以上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么理解?】的全部解答,如果你想要学习更多这方面的【中级会计职称】的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中级会计职称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