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被划入全国统考以来,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争议,很多人还是认为非全含金量等于以前的在职考研,因此前几年大部分招生靠调剂。
但其实纳入统考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形式。考试招生执行同样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但是会在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有一个“阵痛期”,要被社会广泛的接受,更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非全现在就处于这样一种过渡阶段。
教育部一再发文强调,简单言之:文凭含金量同等;就业机会同等;落户机会同等。
招聘过程中,不得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增加非全日制的就业机会。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
加强校园内招聘活动管理,发布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教育形式限制性条件。
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金量——全日制硕士与非全日制硕士的区别
全日制研究生是脱产学习,学习期间一直在学校面授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一般是周末节假日集中学习或工作日晚上(不同院校不同安排);
2.受众人群:
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下决心考的在职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主要面向的是有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或者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大专生(应届生也可考非全);
3.专业选择:
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基本没什么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是有相关的限制,二是考虑到就业,专业倾向于金融、法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等,选择管理类联考的居多;
4.录取比例:
教育部发文强调: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21年起,有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实行了扩招,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
5.学制学费:
一般全日制学制约2年,非全日制约2.5-3年。
全日制学费比非全日制一般便宜2-3万,以前大家普遍认为全日制才有奖学金,但近些年不少学校也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设置了奖学金,最高可达36.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