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科目由于内容多,难度大,且较为抽象,备考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方法跟学习顺序。
将整本注会审计教材章内容分为6部分学习效率最高:审计基础理论、四大实务循环、特殊会计事项、完成审计工作、内部控制审计、审计业务质量要求。每部分内容差异很大,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程度。可以将各部分进行归纳,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学习。
注册会计师审计科目怎么学习
第一部分:前六章节内容:审计概述、计划、审计证据、抽样法法、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审计工作底稿
前六章的内容完全属于审计学科基本概念范畴,且后面一章都在前面一章的基础上继续深入。考生务必要认真理解这六章的每一个重要概念,尤其是“认定”、“重要性”等,为后续的四大实务循环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部分内容若未完全理解透彻,学习后面的内容很可能会陷入“不知所云”的尴尬境地。
第二部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
这两章内容最大的特点是属于审计基本概念到审计实务的过渡性内容。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仍属于审计基本概念的范畴,但“项目组成员的安排”等已属于审计实务的范畴。因此,将这两章内容打包在一起作为第二部分的学习内容,既能温习前面六章的基础概念,又能对后续实务循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共包括5章内容: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货币资金审计、审计报告
四大循环是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拆分学习必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其中,销售与收款循环又是整个四大循环的基础,在学习时一定要重视该实务循环的深入理解,尤其是整个业务流程的先后顺序,为后续三大循环的学习打下铺垫。此外,四大实务循环是所有审计项目必须要面对的,而且大多数不太复杂的审计项目不大可能遇到后面的特殊审计事项,将审计报告纳入该部分学习内容有利于大家从宏观角度对整体审计的业务流程把握。需要提醒各位考生的是,新准则对四大循环影响较大,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多下功夫。
第四部分:共包括6章内容: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审计沟通、注册会计师利用他人工作、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特殊项目的审计、完成审计工作
前五章的内容完全属于各种特殊审计事项,打包在一起学习有利于领略到审计学科的博大与精深。经历过特殊事项的审计,审计项目就此便会完全结束,将“完成审计工作”纳入到本部分学习内容,更能体现出审计工作的完整性。
第五部分:共包括3章内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概念框架、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这三章内容完全属于审计业务质量要求的范畴,其中质量控制是统领,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框架,独立性是具体内容,三章层层递进,难度也逐步增加,学习时,要逐章依次学习,不可颠倒顺序。
第六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前面所展示的章内容全部属于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内容,无论是基本概念,特殊事项还是质量控制要求,都是围绕企业财务报表审计这个核心进行。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属于另外一个范畴,从基本概念到实施方法再到最后的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思路和侧重点完全不同。将本章内容单独作为一部分学习,有利于考生不受财务报表审计的思维影响,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