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属性不同。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在会计实务处理中,对于财务报告批准公布日至实际对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事项。
由此影响财务报告对外公布日期的,应以再次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为截止日期,即承认财务报告批准公布日至实际对外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为日后事项。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以及审计报告日后知悉的事实。可见,会计上的日后事项和审计上的期后事项所涵盖的会计期间大致相同,但又有区别。
会计准则对于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特别明确;审计准则对于期后事项虽然没有指明终点,但是指明了注册会计师对不同日期期后事项的责任。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一条为了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第三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期后事项
(1)第一类期后事项。能为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情况提供补充证据的事项,称为第一类期后事项。这类期后事项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金额有着直接的影响,其存在或发生将导致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报表做出必要的调整。主要包括:
某一项资产的价值在结账日后被证实发生损失或永久性的减值;
已确定获得或支付的赔偿;
发生销售退回;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提起的诉讼,以不同于资产负债表中登记的金额而结案;
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处于协商中的债务重组,结账日后已经达成协议;
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长期合同应计的收益的估计存在重大误差。
(2)第二类期后事项。虽不影响会计报表金额,但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称为第二类期后事项。第二类期后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不直接影响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相关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
但如不对其加以说明,有可能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解,对被审计单位的现有财务状况和未来经营前景做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对可能影响对会计报表正确理解的事项,审计人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披露。主要包括: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的筹资行为,如发行股票和债券;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的投资与购买行为,如企业合并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外汇汇率的较大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资产损失;
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市价发生下跌,如短期投资的市价下跌或存货市价下跌;
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事项导致索赔、诉讼的结案;
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被审计单位经营方针、经营项目或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扩大经营规模。
以上就是【期后事项与会计准则中提及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何区别?
】的全部解答,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知识,欢迎大家前往高顿教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