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考试的考生注意了,要想通过统计师考试就要求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且统计师考试每年只有一次,所以在进行统计师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争取一次通过。高顿网校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统计师复习考点,考生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统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充分就业目标;稳定价格水平目标;平衡国际收支目标。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
  (1)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保持经济问题的平衡和结构的平衡。
  (2)经济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GDP的年均增长率来衡量。
  (3)经济持续增长并不意味着一国经济要永远保持一个不变的或越来越高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会增加社会福利,但并不是增长率越高越好。
 
  4、充分就业目标——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
  (1)如果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在经济生活中不存在任何失业。
  (2)失业有四种类型:一是摩擦性失业;二是季节性失业;三是结构性失业;四是周期性失业。
  (3)充分就业并不排除摩擦性失业的存在。目前,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存在4——6%的自然失业率是正常的。
 
  5、稳定价格水平目标
  (1)常用的价格指数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GDP deflator index三种。
  (2)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水平绝对不变,而是允许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的通货膨胀率(如1——3%之间)。
 
  6、平衡国际收支目标——主要是指既不出现逆差,又不出现较大幅度的顺差。
 
  7、从根本上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政策目标是一致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矛盾或替代的一面。
 
  8、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可以用奥肯定律来说明。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现,在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一种反向变动关系。考察自1965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奥肯定律可以表述为:实际失业率每高出“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就会出现2%——3%的GDP负缺口(即实际GDP低于潜在GDP)。
 
  9、在短期中,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稳定价格水平目标之间的这种替代关系可以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来表示,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10、主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包括:税收、政府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转移支付和财政信用。
 
  11、财政政策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1)扩张性财政政策,具体措施为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或转移支付,从而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在产出出现负缺口,经济出现“冷”或“过冷”的时期被采用。不过这种积极财政政策的结果是必然出现财政赤字。
  (2)紧缩性财政政策,具体措施为通过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从而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在产出出现正缺口,经济出现“热”或“过热”的时期被采用。
 
  12、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累进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在经济波动时,上述内在稳定器可以自动地发生作用,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不过,这种内在稳定器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13、货币政策也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两种基本类型。
  同财政政策类似,扩张性货币政策也是通常在GDP出现负缺口,失业增加的时候被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通常也是在GDP出现正缺口,通货膨胀严重的时候被采用。
 
  14、货币政策有三个重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就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反之,若要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2)再贴现率——如果政府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应提高再贴现率;反之,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应降低再贴现率。(2009.三.69)
  (3)公开市场业务——当政府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干预经济时,通常要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如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就会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5、货币政策还包括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16、除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外,还有其他一些货币政策工具,如道义劝告。
 
  17、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主要有两个:利息率效应(又称凯恩斯效应)和货币余额效应(又称庇古效应)。
  同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一样,货币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但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单纯依靠这种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使经济实现持续均衡增长,熨平经济波动。
 
  18、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进效应和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的利率上升,使企业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2)如果挤入效应一定,在LM曲线斜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IS曲线斜率小(即曲线平坦),则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财政政策效应就大;反之,如果IS曲线斜率大(即曲线陡峭),则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财政政策效应就小。同理可知,在IS曲线斜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LM曲线斜率小,则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如果LM曲线斜率大,则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19、货币政策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
  在LM曲线斜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IS曲线斜率小(即曲线平坦),则货币政策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小,从而货币政策的效应小;反之,如果IS曲线斜率大(即曲线陡峭),则货币政策引起的利率变动幅度大,货币政策效应大。同理可知,在IS曲线斜率一定的条件下,如果LM曲线斜率小,则货币政策效应小;如果LM曲线斜率大,则货币政策效应就大。
 
  2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运用的必要性: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不同。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用时滞不同。作用时滞包括认识时滞、反应时滞和生效时滞。一般地,财政政策的生效时滞较短,而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和反应时滞可能较短。
  (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其作用的效果不同。在经济萧条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因此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经济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
 
  2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
  (1)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简称“双紧”模式。
  (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简称“双松”模式。
  (3)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简称“一松一紧”模式。
  (4)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简称“一紧一松”模式
 
  高顿网校小编赠言:有压力,但不会被压垮;迷茫,但永不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