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考试的考生注意了,要想通过统计师考试就要求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并且统计师考试每年只有一次,所以在进行统计师考试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机会,争取一次通过。高顿网校的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统计师复习考点,考生们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祝大家考试顺利!
 
  GDP及其衡量方法
  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在监测宏观经济运行状况时,需要掌握一些用来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指标及其数据。在这些指标中,最核心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GDP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
  (一)从生产角度看GDP
  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所谓常住单位,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的经济领土内长期从事活动的单位。经济领土与地理领土的区别在于经济领土包括那些不在一经济体的地理领土内,但是属于该经济体的领土飞地(例如驻外使领馆),而不包括那些在该经济体的地理领土内,但是不属于该经济体的领土飞地(例如外国驻本国的使领馆)。将一经济体所有的常住单位合称
  国内。常住单位以外的单位为非常住单位,合称国外。
  一个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的总的市场价值称为总产出。总产出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外购的原材料等中间投入的价值,称为中间消耗,这部分价值是由其他单位转移而来的,并非本单位自己新创造的;另一部分是由总产出减去中问消耗之后的余值,称为增加值,这部分价值是由常住单位新创造的。由此可知,从生产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的总和,即:
  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GDP核算的生产法。
  由于用这种方法计算的GDP仅扣除了中间投入的价值,而没有扣除固定资本的转移价值(即折旧),因此在GDP中仍保留了一小部分转移价值,并非完全的新创造价值。如果进一步将折旧扣除,则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简称NDP)
 
  (二)从收入角度看GDP
  由于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增加值一定会分配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因此从收入的角度看,GDP也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分配出去的全部要素收入的总和。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增加值由以下要素收入项目构成:体现劳动所得的劳动者报酬、体现政府管理所得的生产税净额、体现资本所得的营业盈余,以及在增加值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折旧。由此可知,从收入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上述收入项目的总和,即:
  GDP=∑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应与)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GDP核算的收入法。(三)从支出角度看GDP
  GDP应体现一经济体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生产成果也被称为产品。根据产品的使用性质,可将产品分为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如被面粉厂消耗掉的小麦,被炼铁厂消耗掉的矿石,被粮食生产所消耗的化肥农药,被运输生产消耗掉的柴油汽油,以及各种商务服务等。中间产品以外的产品即为最终产品,具体包括:消费者在生活过程中使用的产品,称为消费品;增加生产者资产的固定资产或库存,称为投资品;以及流出国外的产品,即出口。国内生产总值在实物形态上只对应最终产品,而把中间产品价值摒除在外,因为中问产品就是在其他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的产品,是获得最终产品的中间过渡性产出,其价值已经包含在最终产品价值之中了。由此可知,从支出角度看,GDP等于一个经济体中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即:
  GDP=∑增加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这种测量方法称为GDP核算的支出法。其中,净出口=出口-进口。之所以扣除进
  口,是因为在总消费和总投资中有可能包含了进口产品的价值,而进口产品的价值并非本经济体常住单位所创造的。注意,这里的总消费包括家庭消费和政府消费,总投资中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投资,也即政府购买包含在总消费和总投资中。宏观经济学中常常将政府购买单独作为一个变量,与其他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并列,因此GDP的支出法也可写作:
  GDP=∑增加值=∑(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上述三种测量方法从理论上讲是等价的,不过在核算实践中,由于资料来源以及核算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三者可能会出现偏差。
 
  高顿网校小编赠言:有压力,但不会被压垮;迷茫,但永不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