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执行新准则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于新准则的规定主要是原则导向,在执行中可能会遇到不少问题:
  1.折现率的确定。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所采用的折现率,是指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在确定折现率时,如何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在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2.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确定。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与“资产组组合”等概念,尽管其中规定了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原则,并指出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应保持一致性,不应随意变更,但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灵活多变,企业特点各不相同,在确定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这就增加了执行新准则的难度。
  3.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资产减值主要适用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这些资产计提减值之后,当以后资产价值回升时不得转回,这就改变了原准则可以转回的做法,堵住了有些企业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做法,减少了利润的波动。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可以转回的规定不一致,也与市场经济的实际状况不一致。所以,需要企业提高诚信和会计信息质量,才能制订出适合市场经济规则和与国际准则一致的企业会计准则。
  (二)更好地执行新准则的几点建议
  资产减值准备是一把“双刃剑”。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规定了部分减值准备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但该规定并未能完全封死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主通道。因为新准则并未明确针对存货、短长期投资等项目的减值准备能否冲回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借鉴国际会计准则。
  此次颁布的新准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然而我们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解决技术层面的同时,还应当结合我国的国情,考虑我国的资产管理条例,重新审视各项减值准备的计提要求。对于没有现成出售价格可供参考又不能直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当这些资产实际已发生减值时可通过缩短折旧和摊销年限的方式反映这类资产的价值损失,也是解决当前随意计提减值准备的一种途径。
  2.转变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完善。然而许多企业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实施存在着抵触情绪,企业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有确凿证据表明已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已停用若干年的设备价值还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盈利能力指标核算的现象。
  高顿网校温馨提示:高顿网校为您提供权威、专业的初级实务、高级实务、税务处理、技能拓展、全面会计实务等资讯。在线会计实务试题,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精品网课免费试听。高顿网校会计实务频道为大家提供大量的会计入门基础知识,对会计从业人员非常有参考价值。
会计实务精彩推荐:2015年初级会计实务知识详解会计人必看知识!如何做会计报表财会专家解读:会计电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