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福州会计实务考试辅导相关内容内部经济效益专题查帐案例(查帐报告)总结如下:
  内部经济效益专题查帐案例(查帐报告)
  厂长:
  遵照8 月25 日厂长办公会议决定,我科于9 月份对以下问题展开了效益查帐:1.亏损产品存在的原因;2.新1# 产品开发的可行性;3.801 工程投产一年的经济效益。现将查帐结论及评价建议报告如下:
  (一)亏损产品分析
  近年来,我厂亏损产品比重逐年提高,1991 年只有A 产品亏损、至1993
  年扩大到B、C 产品,1993 年又增加了D 产品,目前共有四个亏损产品,占全部品种的20%。且亏损产品的单位亏损额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以甲产品为例,单位亏损从1991 年的3000 万元上升到1992 年4500 万元。1993
  年亏损产品的台数占生产总台数的25% ,其重量为生产总量的23%。亏损额已达2500 万元。预计1994 年将增至3000-3500 万元。兹以甲产品为重点,对亏损产品形成原因和减亏途径分析如下:
  1.产品改造主观盲目,投入大、收益低亏损原因。我厂在产品更新改造中,技术经济脱节问题严重。如1994年对A 产品结构进行改革时,片面强调优质耐用,致使材料利用率下降,成本上升,虽然单位售价提高1000 元,但难以弥补增加的2200 元成本,至使每台产品倒挂1200 元。查A 产品效益*4的年份是1974 年,每台甲产品单位成本22400 元,单位售价28400 元,盈利6000 元/台。以后的年度里,由于原材料平均调价7%—8% ,加上材料质量差,收得率低,使成本平均上升10%左右。按1991 年价格计算1993 年的产品成本水平,应当为24850 元,每台仍可盈利3550 元(见附表1)。但是设计科于1990 年根据部分用户的需要,对A 产品的构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变动,但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此次改革得不偿失。首先,从宏观经济来看,社会效益不大。大部分用户对产品无改进要求,但必须为此支付1000 元的提价额。以年产量1600 台计算,全年增加客户支出160 万元。而且,由于A 产品设备改型而上马的配套设施,据调查有200 万元。从A 产品功能分析,既不提高效率,又不节约原材料、能源,所以国家蒙受的损失每年不下150 万元(不包括部分企业及配套设施费)。其次,从我厂内部微观效益分析,原设计材料利用率为85%,而改革后的A 产品其材料利用率仅为79%,降低6%,使每台成本上升600-700 元。且因加工精度要求提高,使关键部件甲的产品合格率从99. 5 %下降到97% ,下降2。5%,成本增加500 元。改革后的加工工作量也明显增加。动力每台成本增加100 元,工资300 元,共使成本提高2200 元/台。
  2.外协费用上升,外购件价格提高,影响产品成本降低
  A 产品共由200 个零部件组成。1974 年前,零部件的自制率为85%,平均每台负担外购件成本5500 元,外协费用2200 元。但此后,零部件自制率曾降至5O%。目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零部件自制率恢复上升到70%,但仍未达到1975 年前的水平。且外协费用、外购件价格亦在逐年上升,至使产品单位成本负担增加2300 元。
  B、C、D 产品亏损原因与A 产品为类似。他们都是70 年代初开发的老产品,在产品升级换代与改革中,由于设计科偏重于改革,忽视升级换代,加之材料调价,劳动生产率降低,致使产品成本不断提高,销路不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很难实现。
  (二)减亏途径探讨
  1.开展价值功能分析,寻求节约代用材料
  丙材料占A 产品生产全部材料的85%,现市场有新产品丙201 材料,其理化性质与丙材料基本相同,而价格则较为低廉,建议技术科对丙201 材料进行价值功能分析,如能代用,每台可降低成本1200 元。
  2.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外协加工费与外购配套件
  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把零部件的自制率从目前的7O%上升到1975 年前的*4水平85%,预计可节约外协费用800 元/台。建议生产科合理安排计划,做到均衡生产,提高设备利用率。
  3.以销定产,恢复传统产品,开拓新兴产品,逐步发展成为品种繁多,门类齐全的系列产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由于传统的A 、 B 、C 、D 产品目前还有很大销路, 虽然其功能没有改革后的强, 但价格较为低廉, 用户尚能欢迎。故拟恢复生产。并建议销售部门开展市场调查,对需要目前型号的A、B 等产品的客户数量进行统计,便于组织生产。同时,适当调整价格,如:A 产品拟从目前的284000 元调到32000 元(此事须报市场物价局审批)。在此基础上,技术部门要积极开拓实用价廉的新兴产品,搞好产品升级换代,避免产品几十年一贯制“老面孔”。
  上述审计表明:实现产品扭亏增盈是能够实现的,其主要途径是降低产品成本,开拓具有竞争能力的盈利产品,恢复传统产品生产,使价格基本反映价值,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同时得到提高。
  (三)新1#产品开发可行性研究
  根据1994 年8 月11 日技改12 号文意见,厂技术科认为:开拓具有90
  年代水平的新1# 产品,属于填补国家空白项目。我国每年花5000 万美元进口该产品200 台,若能形成年产300 台能力,则可为国家每年节约外汇7500万美元,增加产值22500 万元,增利7000 万元。现对新产品开发效益可行性审查如下:
  1.投资概算:24000 万元
  其中:国外引进设备4000 万美元计人民币12000 万元
  国外运费200 万美元,计人民币600 万元
  国内配套机组计人民币2000 万元
  基建投资计人民币3000 万元
  生产准备费备计人民币400 万元
  流动资产计人民币6000 万元
  合计:24000 万元
  2. 利润概算:3000 万元
  (1)收入概算:按国家现行进口价的80%计算得:
  年收入=3O×750 万×80%=18000 万元
  (2)产品成本概算:
  其中:国外进口配套件5000 万元
  厂内自零部件成本4000 万元
  操作费用930 万元
  折旧及大修理费用1800 万元
  营业税2250 万元
  资金利息1020 万元
  合计:15000 万元
  (3)预计利润:18000-15000=3000(万元)
  3.投资回收期=3.4(年)
  4. 市场预测
  根据1992 年、1993 年国家进口新1# 产品情况的统计资料及向有关用户咨询情况表明, 市场对新1# 产品的需求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详见下表) 。但是, 据了解, 目前国内深圳、福州都在引进新1#产品生产线,到1997 年,全国预计总产量达1000 台左右。由于东南亚国家每年也有100~200 台的需求量,因此新1# 生产线上马后产品销路还是好的,关键是要质优、价廉、服务好,才能占领市场。新1#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单 位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1995 年
  ××部    30       40        20        50
  ××市    40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