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茂名会计实务考试辅导相关内容国家企业发展未来的必然选择CFO制度2总结如下:
  二、CFO制度完善与CFO制度在中国
  2001年秋以来,美国等大型公司爆发的一系列财务会计丑闻,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剧烈冲击,引来了对CFO道德和责任的广泛责难和质疑。笔者认为,深层次原因应从制度层面寻找,认真解决“两个误区”和“一个争议”。
  1.公司治理职责不清晰甚至出现偏差是重大误区。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把资产经营责任托付给了CEO,CFO作为经理执行层成员,在资产经营方面应对CEO负责,这是效率机制的要求。同时,董事会把财务监督和业绩评价的责任托付给了CFO,在此方面CFO不对CEO负责而应对董事会负责,这是监督制约机制的要求。从国内外大型公司的情况看,虽然CFO普遍由董事会任命,但由CFO统一负责执行董事会决策和实施财务监督并对董事会负责的情况却不普遍。现实中强调CFO对CEO负责有余,而强调CFO对董事会负责不足,出现内部人控制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2.忽视财务传统职能和制约不足是又一重大误区。在公司经营过程中,一方面,过于强调CFO对CEO负责;另一方面,由于实施期权等激励制度,公司经营业绩与CEO、CFO自身利益直接相关,在内部人控制和制约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忽视财务传统职能、片面追求其他职能效应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过半的非财务人士担任CFO职位即是明证。这些CFO一方面对财务会计业务、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知之不足,另一方面对自身利益追求有余,对会计政策使用的随意性大,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
  3.出现了经理执行层与董事决策层的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是否分设之争。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按《公司法》规范两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是必要的,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两套完全分设的机构与系统。财务总监、首席信息官和司库在对CFO负责的同时,还承担着财务管理职能,并有权力、途径向CEO汇报和参与工作;CFO承担内部受托责任的同时,向董事会有关机构负责并接受董事会及外部的监督。因此,CFO在成为CEO与董事会之间的桥梁的同时,承担起“管家”的法律责任,对公司事务和业务出谋划策。
  由此可见,符合效率与制约的*3公司治理结构是,在界定并明确CFO分别对董事会和CEO负责的职责基础上,被授权管理公司财务程序以及制定和执行公司发展战略,而不是将职权分离而导致两败俱伤。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