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顿网校友情提示,*7丽江会计实务操作相关内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对策(一)总结如下: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极大侵害。为了能有的放矢地治理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确保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法及其控制对策进行研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会计界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主要表现形式
  财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报告过程中,为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违纪行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经历了从公开到隐蔽,从单一到多样,从集中在期末的舞弊到连续、均匀、系统地舞弊,从真账假做到假账真做的过程。
  (一)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舞弊。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之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就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粉饰经营业绩。
  *9,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作了详细规定: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满足一定条件时,如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采用权益法;具有控制或不产生重大影响的采用成本法。但很多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上做文章,当被投资公司盈利时,不该用权益法的投资也用权益法核算,当被投资公司亏损时,该用权益法核算的又改成成本法核算。
  第二,选用不当的借款费用核算方法。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专项借款所发生的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及相关的金融机构手续费,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长期资产购置有关的借款费用,可以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待长期资产投入使用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然而,不少上市公司就通过滥用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来调节利润。
  第三,选用不当的收入、费用确认方法。上市公司为了利润*5化或平滑利润,通常在产品或资产的风险或报酬未完全转移之前就确认销售业务和其他资产的转让收入。
  第四,选用不当的折旧方法。延长折旧年限,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甚至不提折旧等虚增利润,在实际操作中屡见不鲜。
  第五,选用不当的合并政策。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相对应的是纳入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所以上市公司还常常通过改变合并范围来调节利润。
  (二)利用剥离与模拟等“会计创新”舞弊。剥离与模拟是与企业改制上市相伴而生的。在行政审批制下,由于实行“规模控制,限报家数”政策,股票发行额度成为十分稀缺的资源。企业通过激烈竞争拿到的股票发行额度往往与其资产规模不相匹配,只好将一部分经营业务和经营性资产剥离,或者进行局部改制,将原本不具有独立面向市场能力的生产线、车间或若干业务拼凑成一个上市公司,并通过模拟手段编制这些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报表。一方面剥离与模拟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功不可没,如果不允许剥离与模拟,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不具备上市资格的,是无法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摆脱困境的;另一方面剥离与模拟犹如“整容术”,通过将劣质资产、负债及相关的成本和潜亏剥离,便可轻而易举地将亏损企业模拟成盈利企业,但是剥离与模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舞弊。从理论上说,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与财务舞弊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确实以公允的价格定价,且在报表及附注中按会计准则的要求做了恰当的披露,则不会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但事实上,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都采用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可以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这样,资产重组与关联方交易就成为一种十分重要和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
  (四)虚构经济业务舞弊。
  1、虚构销售。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上市公司为了虚构销售业务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的虚构行为更是百密无疏,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2、虚构资产评估。虚假的资产评估包括未经正规程序立项的资产评估、虚无资产评估和不恰当的评估。琼民源就对未具有完全产权的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巨额的资本公积。
  (五)税务舞弊。
  1、所得税返还款确认期间的陷阱。对于返还的所得税款,有的采用权责发生制来确认,有的则采用收付实现制来确认,亦即于实际收到所得税返还款时确认收益。如确认政策有变动,则不同期间的所得税返还款确认金额就存在较大弹性。此种手法在那些“经常”得到“补贴收入”的上市公司也很常见。
  2、通过内部转移价格规避增值税。对于实行垂直一体化的上市公司而言,如果上游环节免交增值税,但其免交的增值税额仍可作为下游环节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则上市公司可通过提高上游环节的内部转移价格,提高进项税额,从而达到规避增值税的目的,对于免交增值税的企业,其被抵扣的进项税额将直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六)通过关联交易编造虚假利润。上市公司关联方关系错综复杂。上市公司与其控制的大股东故意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告。通过重组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有的企业通过创建众多的子公司和合伙公司,构建极为复杂的关联方交易网络,利用关联方交易的复杂性与隐蔽性制造虚假的利润,迷惑投资者和债权人。
  (七)通过创新金融工具造假。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金融业务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工具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式日趋复杂,在为上市公司提供多样性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为某些不法的上市公司骗取资金提供了途径。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治理对策
  通过以上对会计舞弊现象的研究,并且结合我国实际,应从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两方面入手。
  (一)内部控制
  1、应建立规范的会计体系。公司制度方面,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明晰产权,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以公共产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形成完善的权力制约机制。同时,健全“委托-代理”合约,强化委托代理契约关系,通过加强委托人的素质教育,提高委托人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加强对中间委托人的监督与激励,提高委托人的监督动力;缩短委托代理链,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通过规范契约关系、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制度和审计制度,加大企业的信息披露程度,逐渐实现企业家职业化,建立企业家声誉评价机制等以防范“委托风险”。
  完善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会计制度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作为一种制度,会计制度当然也是一个多重的、多层次的社会博弈的结果。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好处,则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惩罚,从而得不偿失。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由于新会计规范尚未完全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不完善之处,给不
     
  扫一扫微信,学习实务技巧
   
  高顿网校特别提醒:已经报名2014年财会考试的考生可按照复习计划有效进行!另外,高顿网校2014年财会考试高清课程已经开通,通过针对性地讲解、训练、答疑、模考,对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分析、指导,可以帮助考生全面提升备考效果。